《頍弁》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有頍者弁,①  皮帽尖尖顶有角,

实维伊何?②  戴着它来做什么?

尔酒既旨,   您的酒味既甘醇,

尔殽既嘉。   您的菜肴也不错。

岂伊异人?③  难道来的是外人?

兄弟非他。   兄弟非他同一桌。

茑与女萝,④  攀藤茑草和女萝,

施于松柏。⑤  蔓延依附松和柏。

未见君子,   还没见到君主时,

忧心弈弈;⑥  心神不定难诉说;

既见君子,   如今见到君主面,

庶几说怿。⑦  心里舒畅又快活。



有頍者弁,   皮帽尖尖角在上,

实维何期?⑧  戴着它是为哪桩?

尔酒既旨,   您的酒味既甘醇,

尔殽既时。⑨  您的菜肴喷喷香。

岂伊异人?   难道来的是外人?

兄弟具来。   至亲兄弟聚一堂。

莺与女萝,   攀藤莺草和女萝,

施于松上。   蔓延缠绕松枝上。

未见君子,   还没见到君主时,

忧心怲怲;⑩  心里痛苦又忧伤;

既见君子,   如今见到君主面,

庶几有臧。   希望能够得赐赏。



有頍者弁,   新制皮帽尖尖顶,

实维在首。   戴在头上正相称。

尔酒既旨,   您的酒味既甘醇,

尔殽既阜。(11) 您的菜肴更丰盛。

岂伊异人?   难道来的是外人?

兄弟甥舅。(12) 兄弟舅舅和外甥。

如彼雨雪,(13) 人生好比下场雪,

先集维霰。(14) 先霰后雪终融尽。

死丧无日,   不知何日命归阴,

无几相见。   能有几番叙天伦。

乐酒今夕,   不如今夜痛饮酒,

君子维宴。(15) 及时宴乐各尽兴。



(程俊英译)





【注】①頍(kui):形容帽顶尖尖的样子。弁:贵族戴的一种皮帽子。②实:是。维:为,伊:语助词。③伊:是。④茑(niao):一种攀援植物。女萝:一名兔丝,也是攀援植物,常绿树而生。⑤施(yi):蔓延。⑥奕奕:心神不定的样子。⑦说:通“悦”。怿(yi):喜。⑧期:语末助词。⑨时:善,美。⑩怲怲(bingbing):忧愁的样子。(11)阜:盛,多。(12)甥舅:古代称女婿为甥,岳父为舅;姊妹的儿子为甥,母亲的兄弟为舅。这里代表异姓亲戚。(13)雨雪:下雪。(14)集:落。霰(xian):雪珠。(15)维:同“惟”,只有。



这是一首写周天子宴请同姓兄弟与异姓亲戚等贵族的诗。作者当是被宴请的贵族之一,因此诗从赴宴者的角度来描写宴会的丰盛,并反映了贵族与周天子的依附关系,抒发了统治阶级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另外,亦有人认为此诗是写某贵族宴请其兄弟亲戚的,自无不可。总之,它描写的是贵族享乐的生活与没落的心理。

全诗共三章。第一二章侧重于反复咏唱宴会酒菜的丰美及贵族对天子的爱戴和依赖之情。第三章则主要表达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第一章以“有頍者弁,实维伊何?”的设问句式开端,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贵族所戴的皮帽子之形状,又逗引起读者对皮帽子的好奇心,并含蓄地暗示了贵族们如此衣冠楚楚是为了参加周天子的盛宴。诗开头两句可谓收一石三鸟之功。后两句“尔酒既旨,尔殽既嘉”,则转向描写与赞美酒宴之丰美,这正是对头两句贵族们为什么戴着尖尖有角的皮帽子之设问的解答。这两句以“尔”即您的第二人称来写,又饱含着贵族对天子盛宴的赞美之意。以上四句是第一层次,采用赋的手法交待贵族赴天子酒宴一事。接下四句“岂伊异人?兄弟非他。茑与女萝,施于松柏”为第二层次,借助比喻表现贵族与周天子的依附关系。戴着皮帽子来的不是外人,这层意思以“岂伊异人?”的反问句式道出,是在强调赴会的贵族与天子具有非同寻常的同姓血缘关系。对这种关系诗中又用“茑与女萝,施于松柏”的比喻来形容:“茑与女萝”喻贵族,他们蔓条细软,必须有所依附才能生存;“松柏”喻周天子,他是贵族挺拔的靠山。这种关系自然使贵族对天子充满了爱戴与信赖之情。第三层次“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即是这种感情的抒发。“未见”与“既见”两相对照,以“未见君子”之忧衬托“既见君子”之喜。这就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贵族对天子之情,几达到“不可一日无此君”的程度。

第二章的层次与意思同第一章基本相同,许多诗句是第一章的重复,有些诗句虽然遣词用字稍有变化,如“实维伊何”改为“实维何期”,“尔殽既嘉”改为“尔殽既时”,“兄弟非他”改为“兄弟具来”,“忧心奕奕”改为“忧心怲怲”等,但意思并无二致。只有最后一句“庶几说怿”改为“庶几有臧”,意思有所递进,即在求得精神上喜悦的同时,还希望有物质上的好处即能受到赏赐。这就从另一个侧面道出贵族对周天子的期望与信赖。

第一二章反复吟咏贵族对天子的感情,亦可见周天子是他们既得利益的保障,天子与贵族本是同根生的。

第三章内容上则有很大变化。此章借酒宴“反映了西周末年统治集团对国家前途悲观失望和及时行乐的心情”(程俊英《诗经译注》)。这种复杂的心态正是国家政治局面走向衰亡的反映,它对于我们认识西周末期的政治状况颇有参考价值。诗此章开头“有頍者弁,实维在首”不再采用前两章的设问句式而改为陈述句,这就更明显地见出诗内容的转化。但第一句与前两章第一句仍相同,这又保持了节奏感的协调,而此章第一层次与前两章第一层次亦无甚区别,使其内容具有连贯性。此章第二层次“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已不再是前两章内容的反复。它不仅增添了“甥舅”这异姓亲属,扩大了赴会贵族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借此表达了贵族们普遍存在的消极、没落的人生观。诗人对此采用比喻,形象地把人生比为天上落雪,先下雪珠后降雪,但终归要融尽而化为虚无。人之“生年不满百”(《古诗十九首》),因为“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同上)天下毕竟没有不散的筵席,“兄弟甥舅”的贵族地位再高,都难逃“奄忽随物化”(同上)的结局。这本是人生的自然法则。但对于奢侈享受的贵族来讲,由于见气数将尽,就特别忧生惧死,为了填补心灵的空虚,就只有及时行乐了。故第三层次先云“死丧无日,无几相见”,意谓生命如朝露,料不到什么时候结束,没有多少光阴可供他们再欢聚行乐了;然后云“乐酒今夕,君子维宴”,意谓只有抓住今夜眼前的时光,狂欢痛饮了,大有“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同上)之意。而“君子”即周天子(当指周幽王)亦与其“兄弟甥舅”等贵族灵犀相通,他就只有召开盛宴与其亲戚贵族们作死亡前的狂欢而已。末句点出周天子宴请贵族的原因。这表明西周末世的君与臣都是在惶惶不安中寻欢作乐的。此诗乃是对没落的统治集团矛盾心态的一种写照。

这首诗以赋为主,兼有比兴。虽不乏章节之迭复,但不象《鸳鸯》那样纯然单一地作同义反复;而是迭复之后又有拓展,使内容显得曲折变化,意蕴亦比较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