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嗟》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本诗是“齐风”第十一首,也是最后一首。兰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诗序说:“《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闭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我看这首诗还是作为民间诗歌处理好了,这是歌颂他的外甥的诗篇。他外甥正是射击中的能手,保卫乡土的健儿。”这样理解固然可以,不过从诗中表现出的对善射者赞美爱慕之情看,似乎把它看成女子夸夫歌更为恰当。“甥”,古音僧,古代女子亦称夫为甥。《韵会》:“女之婿为甥”。《孟子》:“帝馆甥于贰室”。

这首诗全诗三节十八行,每节六行,以赋体的形式赞美善射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诗经》中的诗虽说是比较简单、朴素的,不象后代的赋体诗那样泼墨如云,铺张蹈厉,但也是注意到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以达到曲传其义,情尽意足的效果。这首诗就有着层层展开,铺墨有序的特点。这首诗首节赞美射者的年华,外表和射击本领,二节着重赞美他的技艺,眼神锻炼;三节赞美风采,舞蹈、高超的射击技艺,可为卫国雄才。

就第一节来分析,我们也很可以看出铺墨有序的特点。诗的开头“猗嗟昌兮”,“猗嗟”是感叹、赞美,一声感叹,一个“昌”字,总括出夫君的青春年华,和处于这样年华的青年所特有的精神风貌,他筋骨强壮,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这是一个善射者所必须具备的身体条件。然后描写夫君的身材“颀而长兮”,体格高大,风度又潇洒。再写他的脸庞是“抑若扬兮”。⫶“抑若”,美丽的样子。他相貌堂堂,方正的额头配着宽大的印堂。描写完脸庞,又进一步描写脸庞上的眼睛,“美目扬兮”,他眉宇轩昂,秀美的眼睛奕奕有神!至此,一个健壮、英俊的堂堂男子汉的形象,树立在人们面前。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刻画他的举止。“巧趋跄兮”,“巧趋”,脚步轻捷有派头,“跄”,步伐快慢有节奏。他走路举步敏捷而稳当。写出了他不仅筋骨强壮,而且举动灵活而稳健,进一步写出了他具备一个善射者的良好身体素质。最后点明他“射则臧兮”,“臧”,善。他引弓射箭技艺超人。

如果说第一节重在赞美夫君的威仪,那么第二节则重在赞美其与威仪相称的技艺。第二节的开头,“猗嗟名兮”,“名”,称,指其人之威仪与技艺相称。他之所以技艺超人,不仅是因为他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因为他自己的刻苦训练。要想成为善射者,必须要练就一双锐利无比的眼睛。我国古代不就有日视悬发而练目的故事吗?因此,第二节着重赞美夫君的一双眼睛。“美目清兮”,他的一对瞳仁象宝镜般明亮。他的这双鹰一般的锐目是刻苦训练练就的。“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他准备好了日常演武的衣裳,从早到晚地练射,屏气凝神,瞄准靶心,箭箭不虚射。“射侯”指射箭打靶,或指靶子。古人习射,大射则设置皮侯;宾射则设置布侯。射,此指射礼。“正”,靶心。“不出正”,即不出靶心。这里“终日”二字很能表现丈夫的刻苦精神。作者很善于体会女子之心,在夸赞了夫君的威武英俊、技艺超群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内心的感叹:“展我甥兮”!“展”,诚然,真正,的确。即“真是我的理想爱人啊。”

第三节的头四句继续渲染夫君的英俊的相貌与高超的技艺。第一节中作者曾分别从身材、脸庞、眼睛等方面赞美夫君,这一节用更加精炼两句话来概括“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虽然精炼,但用词准确,面面具到。“娈”,美好,特指体态。“清”,眼睛美。“扬”,眉美。“婉”,秀美。赞美道:“我夫君年华正盛绝世美貌啊,眉清目秀仪表佼佼。”第二节中作者曾着重描写夫君准备好日常演武的衣裳,一天到晚地练射。这一节则通过赞美夫君在正式场合下的精采表演来渲染出他的高超技艺。“舞则选兮,射则贯兮”舞。古代的舞蹈一般是摹仿射猎时的动作。“选”,音徇,是齐的意思,指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节奏合拍。一说“选”是指才能出众。“贯”,音眷,贯穿箭靶。他的箭直穿靶心。按照现在心理学的说法,一个男子最能使女子倾心的地方莫过于他在公众场合下所显示出的才能。这里女子赞美她的丈夫,“舞姿蹁跹技艺精深啊,引弓射箭贯穿靶心”显示出的对丈夫才能的倾慕似乎超过对他的英俊容貌的倾慕。最后,女子以骄傲的语气说道:“四矢仅兮,以御乱兮”,“我夫君四支利箭重穿一孔啊,他配做个捍卫祖国、平定叛乱的好主角!”这里将意义引深,引深得很巧。“反”,音范,反复。古代礼制,习射时,每发四箭,一箭射中。拔出,再射,反复四次,都从一个洞中穿过,就叫四矢反。以四矢喻四方之乱。将意思深化。在女子心目中,夫君不仅威武英俊、技艺超群。他更应该成为一个平乱治国的英雄。

这首诗以女子的眼光来看丈夫,经过反复渲染,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才貌双全的青年射手的形象,从而流露出女子对丈夫的无限爱慕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