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岂曰无衣?  难道无衣穿?

七兮,①   衣裳有七件,

不如子之衣, 不如你的衣,

安且吉兮!  舒适又美观!

岂曰无衣?  难道无衣穿?

六兮,    衣裳有六件,

不如子之衣, 不如你的衣,

安且燠兮!② 安适又和暖!

【注】①七:泛指多。下章第二句的“六”义同。②燠(yu,又读ao):暖。

诗之为诗,还在于它具有字面以外的意义,即诗义。如果只是说“我虽有许多衣裳,然而不及你的舒适、美观与暖和”,那又何必写这首《无衣》。本诗第一句“岂曰无衣?”语气多么飘逸、急促,饱含感情。无怪前人屡次指出它的“起势飘忽”(方玉润《诗经原始》)、“起笔超”(吴闿生《诗义会通》)。机警的读者马上会觉察,这里面肯定有与“衣”相关的、由“衣”引发的许多内容。为补足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再重重地写上一笔:“七兮”、“六兮”,衣裳多得摆成串,还不满足吗?是的!“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安且燠兮!”安吉、燠,从触觉、视觉的感受写来,实际是写它们激发起来的诗人内心的情感。那么,是什么使作者觉得唯“子之衣”安适、美观、暖和,以致别的衣裳都比不上呢?一个“子”字,可是大有文章了。字面上“子之衣”只写出一层领属关系,可直译为“你的衣”,但实际指的是你所缝制的、你所赠予的或你为我披上的(就象《郑风·缁衣》所写那样)……总之是使你与“我”联系在一起的衣裳。这层由衣——衣,到衣——人,再到人——人关系的推移,正是此诗韵味之所在。

我国诗歌往往以衣物、织物一类的东西指示夫妻关系或情亲关系。《秦风·无衣》首句与此诗全同,是以同袍喻生死与共的战友,《郑风·缁衣》则借制衣以示爱情,《古诗源》里有相传为窦玄妻所作的《古怨歌》:“煢煢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指责丈夫喜新厌旧,和民谚所谓“衣服是新的好,人是旧的好”意思一样。《上山采蘼芜》里说“新人工织缣(带黄色的绢),故人工织素(洁白的绢)。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同样是表示依恋故人。同样,《无衣》也并不是真的在比较衣服,而是在怀人。

本诗作者览衣感旧、睹物思人,无论伤逝或怀远,都不胜依依。而成衣乃妇女之职分。把“子”视为一位女性,视为作者的故妻或情人,大体是不会错的。不知为什么他们分离了。但作者无日不穿衣,也就无日不伤怀,因伤怀而借衣遣怀,故起句陡急,超忽,对“子”的永不复返的暖人情意深为叹惋,流露出不论什么人也代替不了“子”的一片真情。虽然短短两章,三十余字,却也情真意切,颇为感人。

旧说以为本诗是晋武公为“请命于天子”而作,《诗序》说是武公的大夫写的,朱熹《诗集传》又说是武公自己写的。深品诗意,不可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