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态浓意远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风格类·态浓意远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王圣兴工于体物,而不滞色相。……如《南浦》咏春水云:“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皆态浓意远,如曳五铢。(邓廷桢《双砚斋词话》)

【词例】

南 浦

春 水

王沂孙

柳下碧粼粼,认麹尘乍生,色嫩如染。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榖纹初遍。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蘋花怨。采香幽径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解析】杜甫 《丽人行》 有云:“态浓意远淑且真。”仇兆鳌注:“浓如红桃袤露,远如翠竹笼烟”(《杜诗详注》)。“态浓意远”作为一种文风,它有刘勰所称:“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韩非云,‘艳采辩说’,谓绮丽也。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文心雕龙·情采》)。浓艳须用辞藻即华丽的文辞来修饰,与“清水出芙蓉”迥异其趣。另方面又有如孙联奎称:“昔人评陶渊明诗: ‘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 又如逸鹤任风,闲鸥戏海’”这样的意境。即是说“态浓意远”的作品,大抵总是姿态浓艳而又神气高远的。

词开篇便用了一个十分精巧细致的比喻: 这柳下碧粼粼的春水, 如“麯 (曲) 尘乍生”。“曲尘”,麯上所生菌, 色淡黄如尘。 因以称淡黄色。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诗:“千芳万叶一时新, 嫩紫殷红鲜麯尘”。牛峤 《杨柳枝》:舞裙新染麯尘罗”。“青溜满银塘”,应首句“碧粼粼”,亦紧承上句“嫩色如染”。这句虽用梁简文帝“银塘泻清溜”诗句,但巧妙自然,且与下二句写东风轻拂,春水如绉纱,掀起参差的波纹,十分和谐。这句化用杜牧“水纹如縠碧参差。”从前句的“满”这句的“遍”,却更见春水盈盈,一派生机。“别君南浦”,至此才出现人事,但仍是为春水再作皴染:“翠眉曾照波痕浅”。从“曾”字知是别时当日事,如今已成过去。翠眉与波痕共照,人美水也美,较陆游“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犹觉含蓄。上阕以“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作结,亦正是赵师侠“桃花浪暖,绿涨迷津”( 《酹江月》)意。许昂霄谓“别君南浦”以下四句,“点化文通《别赋》,却又转进一层,匪夷所思”( 《词综偶评》),指的是江淹赋中的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其 “转进”处,一是江赋只说草碧水绿,心为之伤,景物在这里只起陪衬作用; 二是词由 “别君”到 “再来”,时序骎骎,景物已发生变化; 三是未明言 “伤如之何”,而 “伤” 自在其中: 涨绿迷津,残红片片,浮漾水面,旧处尚不可寻,伊人又在何处呢?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凄凉意味,却不直白道出。正是姿态浓艳,神气高远,令人思怀不尽。

过片仍接写春水。不过春雨过后,别是一番景象。自庾信 《春赋》“石榴聊泛,菊英发醅”之后, 李白加以发挥:“遥看汉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 《襄阳歌》), 说嫩绿的汉水正象刚酿的葡萄酒。在词中,宋祁 《蝶恋花》 云:“雨过葡萄新涨绿”;叶梦得 《贺新郎》 云:“浪粘天,葡萄涨绿”。再以 “拍拍轻鸥,翩翩小燕”来映衬过雨之后的春水,神韵飘逸,别具意趣。“帘影蘸楼阴”,又渐入人事:“芳流去”,应上 “添却残红几片”,因对伊人的思念而 “泪珠千点”。这三句化用周邦彦 《还京乐》: “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不过本词的伤情念远,出之于帘影、楼阴、流红(花) 种种清丽的景色中,与全词的基调是一致的。继写归去。“沧浪之水清,当乘 “一舸”再踏征程时,顿感虚此一行,魂断愁生,只有 “重唱《蘋花怨》 曲了。这里用一“重”字,显然过去曾经唱过,联系煞拍看,似隐藏着一段难言的情事。“采香幽径鸳鸯睡”,为词人此刻于 “一舸”所见,由鸳鸯之成双成对,更念及 “湔裙人远”,但偏以 “难道”逆挽,更见心中的难言之痛。“湔裙”义同 “湔裳”、“溅裙”。古俗元日至月底,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祓除不祥。杜台卿 《玉烛宝典》载:“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李商隐 《拟意》 诗:“濯锦桃花水,溅裙杜若洲”。陈廷焯谓 “帘影蘸楼阴” 以下数句,“寄慨处,清丽纡徐,斯为雅正”( 《白雨斋词话》); 又 《云韶集·评》 曰:“题极清秀,却合碧山手法。寄慨处,亦清丽闲雅”。所谓“寄慨处”,似非 《黍离》、《麦秀》 之感时伤世、缠绵忠爱,而更多清虚骚雅情怀。《词则·评》 称 “玉田以 “春水”一篇得名,用冠词集之首,以中讪 (按,王沂孙字圣兴,号碧山,又号中仙) 此篇较之,毕竟何如”( 《大雅集》 卷4)?应说无论从多层面对春水进行钩勒渲染,或是对往事的追怀,两词都形象逼真,声情圆转,音节委婉和谐。以密致著称的碧山词,本词却趋于清空; 而由首至尾,意态浓艳,神气高远,又始终未离春水,如 “五铢”之相曳,联贯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