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结类·蓄势在后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美成词,操纵处有出人意表者。如 《浪淘沙慢》一阕,上二叠写别离之苦。如 “掩红泪、玉手亲折”等句,故作琐碎之笔。至末段云:“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月色,空余满地梨花雪”。蓄势在后,骤雨飘风不可遏抑。歌至曲终,觉万汇哀鸣,天地变色。老杜所谓“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是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词例】
浪 淘 沙
周邦彦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缆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轻,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欺,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解析】平野水流,不起波澜,也就没有壮观。如果将水蓄积起来,形成储量丰富的大水库,水面与地面构成较大的落差,那么,一旦开启闸门,水流滔滔而下,便会激流飞湍,蔚为壮观。这里,蓄积水流便是蓄积势能。艺术之道也有蓄势。如杜甫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这首诗写作者一生漂泊异乡,老去无成,且体衰多病的悲哀。主旨在后两联中体现出来。那么,前二联的作用是什么 ?就是蓄势。通过铺叙渲染三峡的秋景,创造出一个悲凉凄清的氛围: 风急天高,渚清沙白,悲猿哀鸣,落木萧萧,凄凉肃杀的秋景中蕴含了无限的悲哀与沉重之情。这样,通过写景比兴,势已蓄足,然后,笔锋一转,开启情感的闸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句便自然一泻而出,激荡起情感的波澜。如果没有前二联的写景蓄势,那么后二联的叙事抒情既显得突然,又流于平淡。这就是蓄势手法的艺术功能。
古代诗词的蓄势,多在诗的开头。如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其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二句便是写景蓄势,通过渲染一个苍凉凄清的氛围,烘托出对思恋对象苦苦追求而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后代这一类的创作方法逐渐形成一种定式,例如词的结构常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为抒情蓄势。但高明的艺术家决不会为定式所拘,周邦彦的这首《浪淘沙》便是蓄势在后。“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写离别的季节和阴晦的环境。然后写有情人的难舍难分情态:“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径时信音绝”。从上片来看并无出奇制胜之处,故陈廷焯言其“故作琐碎之笔”。词的精采处在下片,先写想象中的离别之后情景: 地远天阔,露冷风轻,断云残月……一片空旷寂寥、清冷凄凉之景令人肠断。然后写天涯游子的孤独凄绝情景:“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欺,弄月夜,空余满地梨花雪。”这段渲染,确如陈廷焯所云“歌至曲终,觉万汇哀鸣,天地变色”。这样,上片的平淡,至此便化为急流飞湍。这便是蓄势在后的艺术功能,即老杜所谓 “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蓄势在后之法,还可举出贺铸的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的上片写作者退居苏州,因看见一女郎而生倾慕,并由此而生遐想。精采处也在下片,即作者可望而不可即的愁怅溶入断肠之景中: 蘅皋日暮,冉冉云飞,“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的痴情、失落、愁怅、烦恼……种种复杂的、难以言传的情感皆寓于景物之中。贺铸在词的结篇蓄势,深为时人及后人称道,他也因此而得了 “贺梅子” 的绰号。
蓄势在后之法,亦可见之于文。清人袁枚有 《祭妹文》。文章的大部分篇幅记叙作者与其三妹素文儿时及青少年时的种种轶事,兄妹笃爱之情宛然可见。结尾写作者到三妹墓前祭奠:“呜呼! 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作者以“纸灰飞扬,朔风野大”勾勒出凄楚悲凉的场景,以频频回首与亡灵告别写眷恋伤痛之情。此情此景使作者的哀痛在文末达到高潮,确为 “骤雨飘风不可遏抑”,催人泪下。因此,诗文用蓄势在后之法,结尾往往是精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