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舸清啸图
元·盛懋作
绢本设色
纵一六七.五厘米
横一○二.四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从中国绘画史整体发展来看,元代时间不长,但形成了一个时代的画风,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随着文人画的兴盛,水墨写意画逐步主宰了画坛,山水画更有大的发展。就画家而言,除突出的代表性大家之外,山水、人物兼长的盛懋,也是当时不可忽视的一位。他活跃在元后期,其画风并不完全沿袭元初以来“简率”的书意化的格调,而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此图写溪山平远,近坡丛木挺立,远处层峦逶迤,树柯枝繁叶茂,枝条、芦草随风摇曳,秋意正浓,河中有一只篷舟,缓缓自左向右划来,舟首有一位着短袖长袍的高士,正仰天长啸,身旁置有酒器瓷碗、琴瑟古玩,后有一童子摇橹相伴。有评者以为图中描写的高士可能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阮籍“嗜酒能啸”,擅抚琴,每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常用醉酒等方式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这一类“逸士”的精神和心态于此轴中可见一斑。图中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性格表现突出,山水形象创造与高人逸士“傲然自得、浪迹江河”的形象特点相得益彰。此轴笔墨精致,布置巧密,以庄丽清润为胜。
秋舸清啸图
从《秋舸清啸图》看,大体上人物取法唐人,用笔细劲流利,刻画精到。山水画法见“董、巨”以来江南画派一脉相承风格,而又受赵孟頫影响,图中景物的描绘占了大部,但作为画面视觉“支点”的人物表现又很醒目。以下具体地说说此图山水画法的特点。一、层峦、土坡、树木以湿笔为主,用笔富于变化。近坡一组“秋林”,偃仰疏密相间,曲直高下,摇曳多姿,叶丛墨点为主,个字、介字、圆点形式不拘,浓淡层次分明,用笔稠密细润,清爽明快。二、岑头突兀,用披麻间长介索皴,皴法近董源而有变化,用浓墨带湿点苔在山巅石隙、石嘴,山脊和层次交搭处,皆宋人法。图中山石、土坡大都线面相协,水墨烘染,笔骨和墨染相结合,淡化用笔在画面上的作用,多湿润柔和中见明爽。盛懋这张绢本作品审美特点、艺术意象的手段,在元画中别具一格。其他《松石》、《秋江待渡》等图(均藏故宫博物院),虽为纸本也不重干笔皴擦,强调书意化疏松的笔线。
文献记载中称盛懋“始学陈仲美,略变其法,精致有余,特过于巧”(《图绘宝鉴》)。他的老师陈琳(仲美)师赵孟頫,在元时享有很高的评价,但我们从他的《树石图》(上海博物馆藏)看,画为小册页,构图十分简单,很难和盛氏的作品同日而语。盛懋继家学(父盛洪擅画),又受陈、赵影响,他和吴镇曾同居嘉兴魏塘镇,从《秋舸清啸图》看,同时代画家间可能有相互取鉴处,不同艺术流派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互为依存、相互影响的。盛懋用笔稍嫌刻实,用墨有不够灵动之处,和同时代大家萧散、简远、冲淡的艺术气格相比,略逊一筹。总的讲,盛懋这一幅在元时属集古细润、缜密精巧的一格。他除水墨山水外,尚有《溪山消夏图》等具“青绿巧整”画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