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尝过艰辛的人只知道人生的一面,而不知道另一面,没有痛苦的人生就是苍白的人生,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经历是财富,痛苦更是财富。人生不怕跌倒,跌倒了,爬起来,这才能在今后人生的风浪中昂首挺胸向前走。我们应当把吃苦当做吃补。
要学会与困难共处,改变自己的态度,谨记困难的有利面。在困境时,要想着:纵然问题非常严重,使人难以忍受,但它们都是人们拥有的东西中最美好的,因为他们将不断带给你好处。由爱惜自己变为爱惜他人,所有的困难都会停止。
婴儿啼哭着来到人间,人生的本质是苦。所以佛家有话叫苦行,又叫头陀行。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说,没尝过艰辛的人只知道人生的一面,而不知道另一面。冰心有句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实在地说,没有痛苦的人生就是苍白的人生。也像一位哲人所说的,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人们说经历是财富,痛苦更是财富。你的孩子跌倒了,你不要扶起他,让他自己站起来,这样才能在孩子心里埋下一个种子——人生不怕跌倒,跌倒了,爬起来。这样他才能在今后人生的风浪中昂首挺胸向前走。
所谓愈挫愈勇,屡败屡战,《西游记》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终成正果,取得真经。《心经》的咒语梵文“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汉语的意思是经历过,经历过,经历过而超越。经历过什么?是经历过痛苦。很多年轻人,对于做事情,对于工作总想图省事,总想图轻松,对别人不想付出一点点。他们不清楚肯付出,肯出力,才能赢得大家的欢心,才会有人缘,不肯出力、不肯吃苦的人,一定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人生没有坦途,成功的道路是痛苦的基石铺成的,我有切身的体会。少年时代我曾立下弘扬中华文化的大愿,无论是下乡,进工厂,到报社,还是创办企业文化研究会,都是凭着一股刻苦的精神让我所向披靡。应当说少年时代那场疾病是对我整个身心的淬炼,三年知青艰苦的生活是对我的抚育,工厂十四年艰苦的劳作,也是一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正是这种经历和磨炼才能在其后的报社、研究会为社会做些事情。什么艰难,什么坎坷,什么挫折都不在话下。所以,我们应当把吃苦当做是吃补。
刻苦磨炼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是人生的一大财富。
李晓华,华达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称李晓华为“美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1951年,李晓华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父亲正直严厉,母亲敦厚。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童年时的他就早早地尝到了饥饿的滋味,性格中留下了最深沉最质朴的东西。受父母的影响,少年时期他就懂得了只有努力才有收获的人生道理。
1969年,16岁的李晓华被卷入“上山下乡”的大潮,同知识青年一道去了北大荒。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他一干就是八年。艰苦的生活,使他过早地饱尝了爱与恨、生与死、痛苦与无奈。但是,当他看到自己亲手播撒的种子长成了累累硕果时,他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收获的喜悦,豁然领悟到:人,应当如何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努力赢得收获。
八年磨炼之后,李晓华终于辗转回到北京。他不忍心再给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增加负担,开始了一个男子汉的拼搏。为此,他当过锅炉工、炊事员,还做过卖服装的小贩。在一次广交会上,他看到了一台美国生产的冷饮机,他意识到这台机器会“下蛋”,于是倾其所有买了下来。这年夏天,他带着这台冷饮机来到北戴河海滨卖冷饮,很快便实现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几年后,他在秦皇岛开办了河北省第一家录像厅,又是生意火爆,于是资金积累很快达到了百万元以上。
李晓华并不满足于当百万富翁,更不愿意守着金钱过舒服日子。经过一番考虑,他东渡扶桑去了日本,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日语,在餐馆里洗过碗端过盘子,在日本商社里当过学徒。这段生活留给他的最大收获:学到了日本人的坚忍不拔、刻苦认真的精神。
一年以后,他在日本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凭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他争取到了“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权。在他的积极运作下,“101”产品在日本家喻户晓,李晓华的名字也为愈来愈多的日本人所熟知。他被日本新闻界称为“中国学子中的佼佼者”,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也亲自接见了他,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和最有智慧的企业家”。
在日本获得成功后,李晓华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他果断地挥师南下,在香港问鼎房地产业,在东南亚投资高速公路。他迎着风险开“顶风船”,当别的商家纷纷退缩撤退的时候,他却正确分析形势,选择了进攻。他看准时机买楼、卖楼,还没等人家从胆战心惊中缓过神来,他已再次获得成功。就这样,李晓华以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完成了自己的创业“三步跳”。
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不但在中国香港,日本,欧美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还在国内数省投资办厂,业务领域包括房地产业、机械制造、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商业投资、食品加工、餐饮娱乐和旅游业等等。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实业家,成为中国大陆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之一。
坚韧刻苦的精神加上李晓华的智慧,促成了李晓华的成功。
珠海格力电气总经理董明珠说,在她的营销生涯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安徽之行的40天追债。她说:“整整40天,我在无赖追债的过程中,受够了愚弄和欺骗,付出了本不应该由我付出的辛酸和泪水……但对于后来的我来说,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它决定了我今后用什么样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有一天,我到一家公司和这家公司的老总闲谈,他提到有一位日本朋友曾经和他说,“你们的80后、90后没有一点儿刻苦精神,不堪一击。”我相信,这位日本友人没有恶意。我在这里引用一篇当年轰动一时的小文章:
中日下一代的较量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一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球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代?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狼吞虎咽吃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喊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便乘车而去。这让人想起前一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般地冲出艰难地带。
日本孩子的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名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之间的差距。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古代圣贤教诲我们:重要的不是说了多少,而是做了多少。今天的社会,人们急功近利,过于浮躁,现在我们就需要那种弯下腰实干的人,《金刚经》告诉我们要“奉持”,要努力地躬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