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
天寒光转白,风多晕自生。
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别也。”文人以此题作歌辞,大多写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别离的情景。王褒此作,虽难定其作于南朝抑或入北之后,然从三、四句以“汉阵”对“胡兵”来揣测,则大有可能为前者。全篇浸染着国运衰微,屡战不利,边关难守,风雨飘摇的忧患情绪和不祥征兆,尽管南朝诗人多作悲怆之语以使作品产生感荡人们心灵的情感力度,然而联系梁朝岌岌乎可危的政局,总感它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凄凉,这大概就是“亡国之音哀以伤”罢!
开首二句承的是“关山月”题意,仍从戍客守边出发绘写全诗。着重写了“关”、“月”、“秋”、“孤”四字。秋夜萧索、月光如水,渲染出征人悲冷伤感的心境,而茫茫关山、瑟瑟孤城,不但写出了凄寂,而且透露出战局之危殆,为下句的进一步绘写铺平了道路。
“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二句,从乐府古辞《出塞》中“阵如明月玄”脱化而来,自出新意,成为名句。它仍牢牢抓住“关山月”的“月”字,用象征的手法,暗示战事的艰绝。若直译起来,便是“汉阵与月影同亏,胡兵随月轮盛满”敌胜我败已判,亡俘的命运注定。这意思正是上二句秋月萧瑟、孤城阴霾的气象的进一层描绘。其中,从“影亏”到“轮满”又揭示出时光流逝的动感,进一步使人想到那些士兵长期戍边,又无时无刻不在死亡的威胁下度着凄凉的时光。六朝诗人往往着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乃至失败,以取得惊心动魄的悲剧效果,这种艺术手法被后人继承下来。如杜甫《出塞》诗中写“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便是一例。
五、六二句,依然不脱离“月”字,是强调戍边士兵在月照下徘徊哀思的情景,是对前四句的照应。“天寒光转白”,以寒与白相衬,虚写一个“月”字;“风多晕自生”写云气飞动,风响不绝;月晕则象征着败亡之兆,虽是实写月亮,然而句句由征人眼中看出。此二句与三、四句联系紧密,映带一气,活脱地造出一种失败、感伤的气氛。
此诗的结尾二句较为独特。作者突然荡开一笔,写了“游客”。游客与征夫自不能同日而语。这是说,不但是身与其中的征夫充满着与家人生离死别、厌战失败的情绪,即使是匆匆过路的游客,也能看出败象的端倪来了。鸡鸣二字,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意思,说的是从此边关难守,多事无已。“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二句是说:请为游客们转告边庭的吏人,看到边关如此,他们更懂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典故,是什么含意了。“游客”,或者就是诗人的自况,在这里突然点出并不觉得突兀,倒有成功地收结全诗,深化题意的妙用。
这是一首极为成功的小诗。作为拟乐府古题之作,它表现得技艺纯熟,绝不逾越“关山月”约定俗成的内容范畴。甚至短短八句中,前六句反复写一个“月”字,通过一连串比喻、象征的手法,达到了深沉、冷隽、含蓄和以少胜多的目的。尤其是“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一联,巧妙地将两事写作一体,并由月缺月圆暗示时光的流逝。二句相互映带将征夫思乡之情,失败和感伤的氛围全面地塑造出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们只须读王褒这一首诗,便能信服他的精湛的艺术造诣,并惊诧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艺术技巧,已到了如此高深娴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