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注释〕 式:通“轼”,车前用于扶手的横木。此处意谓扶着车前的轼。 壹似:特别像。 识之:记住这件事。

 

孔子曾对弟子说过,入其国,其政可知也。这是经验之谈。孔子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究,凡到一地,总是细心地观察百姓的衣食起居,借以了解当地为政者的施政是否受百姓的拥护。并借以了解一国一邦的政治状况。他偶然经过泰山之侧,又偶然听到妇人悲伤的哭声,于是仔细地听,又让子贡仔细地问。这并不仅仅是出于同情和恻隐之心,而是平素时时关注民生疾苦的济世情怀的充分体现。

孔子一生学说的核心是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延及为政,亦主张保民惠民,以仁爱之心待民。行仁政,这是其恢复周礼的主要内容。因此夫子极其厌恶在上之君以苛酷之政令虐待百姓。苛酷的政令比虎患还要可怕,老百姓不怕吃人的老虎,却害怕苛酷的政令。这的确令人深思和警惕。

此文之妙,全在出人意料。妇人所哭已出人意料,然又翻出“无苛政”一语,有愈说愈奇之妙。末以孔子“苛政猛于虎”一语点醒,令人悚然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