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杂感(选二)·钱谦益

西湖杂感(选二)·钱谦益
潋艳西湖水一方,吴根越角两茫茫。
孤山鹤去花如雪,葛岭鹃啼月似霜。
油壁轻车来北里,梨园小部奏西厢。
而今纵会空王法,知是前尘也断肠。
其二
建业余杭古帝丘,六朝南渡尽风流。
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湖应并莫愁。
戎马南来皆故国,江山北望总神州。
行都宫阙荒烟里,禾黍丛残似石头。

顺治七年庚寅(1650),黄宗羲去常熟会钱谦益,欲同招金华镇将马进宝,共图抗清。钱于五月往金华访马,东归时在杭州暂留。杭州是顺治二年(1645)被清兵攻破的,至本年,满洲兵马仍集于湖上,“鹰毛占断听莺榭,马矢填平放鹤台”(《西湖杂感》二十首之三),昔日风光旖旎的西湖,一片战争劫难以后的景象。经历了故国沧桑、中原板荡、身世荣辱等多种变故以后的诗人,目睹此情此景,感慨万千,作《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序中说:“庚寅夏五,憩湖舫凡六日,得诗二十首。”“旧梦依然,新吾安在”,“嗟地是而人非,忍凭今而吊古。”诗中寄寓了深深的故国之思。

由于抒写的是作者的“哀郢”“沉湘”之情,因而纵向的思旧感今便是诗中情感的主要流向。今昔交替迭现或揉合并呈,构成了作品的意象世界。前一首,开头一句是眼前景象,是“杂感”产生的地点。因为诗人用了人们熟知的苏轼用过的词“潋艳”,诗句便增加了历史的厚度,使人感到这潋艳西湖不仅仅是个地域空间,它也是时间流程中的西湖,是历史的见证人,在静态的西湖中有一个沧桑变迁的动态的西湖。有此铺垫,次句中的诗思即明显地在纵横古今间流淌起来,并引导读者的思绪随之驰骋。它使人想起吴越的争霸和兴替,想起这潋艳西湖之上曾经发生的往事。而“两茫茫”又将视点拉到现实的时间点上来。这种“两茫茫”的结果的形成不仅是历史的汤汤流变自然地模糊了往事,不仅是吴越之间的阔远造成了满目苍茫,也是这次满洲的入主进一步增添了人们的人事代改、四望苍凉之感。因此,“茫茫”中所寄寓的,既是往事因增添了新的历史层次而更见遥远的感觉,也是“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的感慨。

次联所写的是一个满载诗人情感的物象世界,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般的意境。在空间上它由全景变为局部,在时间上由出入今古变为立足现在,而高处尤在小中有大,今中有古。诗人在景物描写中,以化盐入水般的技巧,融进了历史典故,使诗句所构筑的意境,仍是充满历史感的四维立体境界,而不仅仅是画面和声音。“孤山鹤去”可以是当前景象,但它分明是喻指人事,且是以个别代全体地喻指前人的消逝,而不光指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鹤已去,花在落,总体上构成一个物是人非的立体的时空。花如雪所造成的动态效果、色彩效果、弥漫感、宁静感,又增添了诗中强烈的伤悼气氛,并使“物是”又带上了“物亦渐非”的意义。“鹤去”“花如雪”令人想起“黄鹤一去不复返”和“月照花林皆似霰”,当它们被组织到现在的“哀郢”之诗中,就不再是一般的感伤,而是一种深切的哀思。杜鹃啼血,声音悲切,在这月明如霜,岭木森森的夜晚,不仅显得极为凄清,还有几分战后的恐怖。由于在词汇排列上是先有声后无声,终使诗境有宁静的趋向。鹃声与月色造成了环境的极度空寂,而这空寂中又仍有人,他就是夜不能寐、听鹃望月的诗人。杜鹃是望帝的化身,它会立刻使人想起被推翻的明朝先帝。

颈联两句,诗思又返回到对往日的回忆之中。当年的杭州是那么的繁华,虽然称不上“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也有过“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的粉黛歌舞时光,而如今这些都已是往日的陈迹。至此,诗之尾联也就自然地随之而出。钱谦益晚年事佛,故自然地想起了佛教,然而纵然懂得佛法,懂得佛教四大皆空六尘皆幻的教义,想起这里的往迹,也会为之悲伤肠断。“纵会……知是……也”,连续两个假设,层层逼进,把伤悼之必然强调到无可回避的地步。

后一首诗后作者有个自注:“有人问建业云:‘吴宫晋殿,亦是宋行都矣。’感此而赋。”这首诗主要由眼前残破的杭州想起南京,由南京想起六朝故事和短命的南明王朝,想到整个“故国”、“江山”。首联说,建业(南京)余杭(杭州)都曾是帝都,在南京和临安建都的帝王将相们都是风雅之人,他们尽管被迫南迁,但毕竟保住了半壁江山。次联说,杭州的物华天宝、人文地理不亚于南京,白居易的家妓比得上谢安之妓,西湖亦可与莫愁湖并论。上句取意于白居易《候仙亭同诸客醉》:“谢安山下空携妓,柳恽州边只赋诗。争及湖亭今日会,嘲花咏柳赠蛾眉。”句中用“可”“应”两个猜度性虚词,意思虽然是肯定的,但句子显得灵动了。杭州也曾让南宋支持了一百多年。可是现在如何呢?下半首说,故国神州都被戎马踏遍了,举目皆是异族的天下。这个曾为南宋行都的杭州,也和石头城一样荒烟缭绕,沉埋在禾黍荆棘之中。

在后一首里,诗人着意围绕地点的历史内涵进行构思,将建业余杭相提并论,以拓进“西湖杂感”的感想范围,增加作品的历史深度。借六朝南京的相对安定来形衬南明弘光朝廷的短暂,抒写对亡明的哀悼。在地域上由杭州延展到南京到全国又回到杭州南京,前四句建业余杭并说,七、八句分承,移情活动呈集中——扩散——再集中的变化过程。前一首先写意境人事后抒情,引人回观前句,回想前事。后一首情景交融之句置于最后,实起虚收,使诗神韵悠远,将情感发散投射于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中,引人无穷感慨。

钱谦益诗以七言律绝最胜。七律兼承杜甫、韩愈、李商隐、苏轼陆游、元好问诸家之坠绪,沉博艳丽。这两首诗,用典丰富自如,境界开阔,感慨深沉,与杜甫安史后诗、元好问金亡后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音律运用也纯熟自如,“鹤去花似雪”全用仄声,“鹃啼月如霜”全用平声,先拗后救,先仄后平,仿佛是他的情感先悲不自胜、泣不成声后痛定思痛、强致平静这种波动过程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