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姚伯山木叶庵图(其一)·吴汝纶
宦成归作湖山主,老木萧萧荫满门。
请剑除奸前日事,罢官还犊去时恩。
白云终古留前岭,黄叶江南失旧村。
一幅画图无限感,百年遗老几人存?
吴汝纶是位古文大家,其论文宗法桐城而又主张有所变化,所作风格整饬雅洁,意厚气雄。余事为诗,自谓学黄庭坚,誉之者则称其“诗廉悍恣横,直逼韩、杜”,“用韵矫变,出人意表”(徐世昌《晚晴簃诗汇》)。此诗为题画图之作。姚伯山,名柬之,桐城人。道光二年进士,官至贵州大定知府。尚气负才,以不合大吏意,称疾罢归,居乡筑木叶庵,读书著述,撰有《漳水图经》、《绥瑶厅志》及诗文集等。姚伯山既是一名“循吏”,任地方官时颇有政绩,又是一位学者,述作颇丰,为吴汝纶的同乡先辈,故诗人在题图时自具真情实感,深厚沉郁,既展现了姚伯山的精神风貌,又表达了自己的敬慕之情。
起句领起,点出姚伯山罢官归隐;次句紧承,描绘木叶庵图景。“宦成”二字甚见作意。《清史稿·循吏传》载,姚伯山在连州同知任上,曾为“言官误论劾”,在大定知府任上,“大吏下令,柬之必酌地方之宜,不使累民,见多不合,遂引疾归”。姚氏去官,是不得已之事,并非所谓“功成身退”,诗人故在起处轻点一笔。归乡作湖山的主人,木叶庵前,老木萧萧,馀荫满门。“老木”,亦隐寓姚伯山。物中有人,景中见情,暗喻姚氏的高风亮节,永垂后世。
颔联写姚伯山的“宦绩”。“请剑除奸”,用汉代直臣朱云的故事。《汉书·朱云传》载,成帝时丞相安昌侯张禹,权倾一时。朱云向成帝请求“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张禹的头颅。姚伯山在地方任上,弹压土豪劣绅,铲除积弊,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任广东揭阳县令,时地方不靖,各处土豪挑起械斗,“君下车召吏民矢之曰:‘吾来治斯邑,不要钱,不要官,并不要命,有梗吾治者锄之。’集壮勇教以坐作步伐击刺之法”(方东树《贵州大定府知府姚君墓志铭》),遂擒治凶徒,平息乱事。“罢官还犊”,用晋朝羊篇的故事。《晋书·羊祜传》载,羊祜之侄羊篇,“历官清慎,有私牛于官舍产犊,及迁而留之。”姚伯山在各地任上皆有惠政,清廉爱民,揭阳百姓曾赠以“官清民安”的匾额,他罢官离开揭阳时,县民“具公呈赴大吏吁请乞留”。“前日事”三字有深意,字面谓事隔不远,实际是赞美姚伯山的政绩至今犹为人铭记在心;“去时恩”三字,直点出姚伯山遗爱于民。前四句为一小结束,正面写姚伯山事迹。
“白云终古留前岭,黄叶江南失旧村”,笔势一转,以景写情。“白云”句,与颔联似断实连。一用比体,一用赋体;一为虚写,一为实写。像那高洁的白云长久地留在前岭,姚伯山的高节与治绩也将永垂青史。“黄叶”句,慨叹斯人已逝,遗迹无存。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之一:“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本诗亦题图之作,活用苏轼诗意,着一“失”字,便有无限感怆。全诗至此,意势已尽,故在第七句以直笔总揽上文,点明题图有感,逼出末句“百年遗老几人存”。如今像姚伯山那样廉洁爱民的官员已不可得,追思遗老典型,更令人钦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