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题目为后人所加。汉初四十年间,最高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因而使遭受秦末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得到初步恢复,但是经济困弊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一方面大地主大商人权倾王侯,霸占了大批土地,积聚了巨大的财富,“大者倾都,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史记·货殖列传》)。贫富悬殊的现象十分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由于负担不起赋税和徭役,大批农民破产逃亡或弃农从商,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滋长了享乐腐化、奢靡淫侈的风气,大肆挥霍,使公私积贮消耗殆尽,国家经济潜伏着严重危机。贾谊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从缓和阶级矛盾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立场出发,向皇帝上疏,提出了重农抑商、增加积贮的主张。
疏文紧紧扣住“积贮是国家的命脉”这个中心论题,阐明发展农业生产对治国的重大意义。
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作者先从正面入手,引证古人的言论,说明积贮、生产与国计民生的密切关系。这里又分为三层,先说积贮与治国的关系。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意思是说,生活富裕了,老百姓才能有礼法的观念。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曾辅佐桓公治理齐国,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因此作者首先引证他的话来说明积贮的重要性,就有很强的说服力。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总结历史的经验:人民不富足而国家可以治理好的事,自古以来从未有过。这就把积贮提到了能否使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然后再说生产与积贮的关系。怎样才能增加积贮呢?作者引证古人的话,说明生产的重要性。生产有时间的限制,消费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就一定会匮乏。因此,只有努力生产,才能增加积贮。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上,最后作者总结说,古代贤人治理天下,是极细密周到的,所以说蓄积是治国的根本。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由此及彼,以古照今,一针见血地指出汉王朝积贮甚少的危险局面。这二者都是天下的大害。如果让这样的状况继续下去,国家将处于危险的境地。生产出的东西很少,而耗费的东西却甚多,国家的资财又怎能不困乏?尤其使人感到痛心的是,汉王朝建立这么多年了,公私两方面的积贮却少得可怜。正因为如此,所以遇到灾年,朝廷只好以卖爵位来增加收入,老百姓只得以卖儿卖女来维持生计。这是一幅多么触目惊心的危险景象!作者大胆揭露时弊,切中要害。说明生产少而消费多,风俗奢侈而不事积贮,都有促使国家覆亡的危险。这就给最高统治者敲响了警钟。这一段不仅言辞犀利,论证有力,而且作者忧国忧民的愤激之情也溢于言表。
第二段又从反面论证了不事积贮的危害。由于不事积贮,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这二种情况虽属假设,但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所以仍然有很强的说服力。在提出二种情况以后,作者接着又进一步分析了由此而产生的危险局面。一旦兵灾、旱灾交互侵袭,物质财富又非常缺乏,那些暴徒就会乘机横行劫击,为非作歹,而那些老弱之人则只能易子而食了;由于政治还没有完全走上轨道,因此那些对朝廷怀有野心,图谋不轨的人就会乘机作乱。到那时,朝廷才恐慌起来,再来图谋对付这种危险的局面,就来不及了。作者从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进一步说明不事积贮的危害性,震聋发聩,用意在于劝说最高统治者要防患于未然。这就从反面雄辩地论证了积贮的极端重要性,把它提到了能否巩固封建统治的高度。作者所说的这种危险状况,决非危言耸听,而正是当时潜伏的社会危机的真实反映,表现了作者居安思危的远见卓识。
第三段作者再从正面论述了积贮之利。首先在上文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接着作者用“以攻则取”等几个分句,具体而概括地说明积贮对治国安民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发展生产,增加积贮,是治国之本。然后作者又进一步提了增加积贮的具体措施,即鼓励人民从事农业生产,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自食其力。这样一来,积贮就会充足,老百姓也会安居乐业了。最后作者以最高统治者措施失当,以致于造成这样令人忧惧的局面作结,归结到劝戒、敦促文帝要重视农业生产,增加积贮的本意。这一段写得条理分明,言辞恳切,富于感染力。
本文以积贮为中心,论述了“积贮者,天下之大命”的思想,这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虽然作者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积贮,安定人民生活,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这篇文章很能体现贾谊政论散文的艺术风格。作品紧扣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有极强的逻辑力量。另外作者直抒政见,切中时弊,指陈利害,激切锋利,对后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