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呱呱之子,各识其亲;蝁蝁之学,各习其师。|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评品古人,若执偏见曲说,昧于时,不知其势,责其病,不察其心,未尝身处其地,未尝心筹其事,而曰某非也,某过也,是瞽(gu古)指星,聋议乐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而未有所知者,譬犹人之方醉也,亦何所不至?及其既醒,必惕然而耻矣.醒而不以为耻,末如之何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爱人利物谓之仁。》译文与赏析

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轻与惰是学者之大病.矫轻警惰,即是治病之方,然离却“主敬存诚”四字不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凡读书既如古人面命,何书不当以敬对之!若不衣冠端坐看书,即是侮慢古人,须深戒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译文与赏析

学若牛毛,成若麟角。|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为学莫轻说效验,才求效验,即是助长,只一味勿忘,久之自然有效.》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与赏析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小雅》悲伤诟讟,而君臣之情卒不忍去,怨而不至于叛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尺璧非宝,寸阴可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风云月露以为文,富贵青紫以为志,如是而望其有成,难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儒者之业,莫如读书.记诵以为博,是读书病处,亦强似不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求诸心,故昬(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为伪也.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与为利,清浊虽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智莫大于阙疑,行莫大于无悔。|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与赏析

《大抵读古人书,若自滞泥,则坦然之理翻成窒碍疑惑.若滞泥既解,还观向之窒碍疑惑者,却自昭然坦然.当是时,但恐不能力行以终之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不至道,而日以规规小智穿凿傅会,如蛆蠹如蟊(mao矛)贼以自适.由君子观之,政(正)可怜悼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去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之为书,犹工人之为器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足,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博而不精,则流于驳杂.》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卑贱贫穷,非士之耻。》译文与赏析

《学者四失:为人则失多,好高则失寡,不察则易,苦难则止.》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为学大病在好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我以彼为小人,彼亦必以我为小人,此定理也.彼以我为伪学,我既以为不是,则我以彼为小人,彼又安肯是我哉?彼此不相为是,其又安所定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观书辞,诚有用工处,但如懊惜,亦甚害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懈怠流浪,患不觉耳;觉即改之,何暇懊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译文与赏析

学者之有《说文》,如医之有《本草》。|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今人读书,看未到这里,心已在后面,才看到这里,便欲舍去了.如此,只是不求自家晓解.须是徘徊顾恋,如不欲去,方会认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知义理,生于不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执书册,则言之;临事物,则弃之.如是者,终归于流俗而已矣.切不可不戒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哀白日不与吾谋兮,至今十年其犹初。|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译文与赏析

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义,而饱暖无教,则又近于禽兽。|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迁固之史,有是非而无赏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日享事实之乐,而无暇辨析于言语之间,则后日之明,自足以识言语之病.急于辨析,是学者大病,虽若详明,不知其累我多矣.石称丈量,径而寡失;铢铢而称,至石必谬;寸寸而度,至丈必差.今吾但能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勿忘勿助长,则不亦乐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周南》之诗,其志美,其道盛。|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