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至理名言 孝经

孝经《第十章 孝子的故事与传说》全文|译文

在《孝经》等儒家经典的影响下,孝的伦理道德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受到官方的推崇、民间的遵循。重孝、泛孝的传统,使得孝行被作为最美好、最高尚的道德品行之一,备受赞誉,关于孝子行孝的故事、传说,一直流传不息。

历代正史的人物传记部分,从《后汉书》开始,都设有专章集中介绍孝子孝行,或称为《孝友传》,或称为《孝义传》,代代相续,直到《明史》。

南朝刘宋时期,范晔著《后汉书》八十卷,其中《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一篇,专记诸位孝子的事迹,可说是后世正史《孝友传》之滥觞。这篇合传的起首,还有一段有关孝的议论,对“义养”之举颇为推崇:“夫患水菽之薄,干禄以求养者,是以耻禄亲也。存诚以尽行,孝积而禄厚者,此能以义养也。”

《后汉书》之后,首次标举“孝友”之名,在列传里专设一类的正史,是唐代房玄龄等编纂的《晋书》,《晋书》卷八十八《孝友传》收入李密等十四位孝子的传记。该《孝友传》有一篇以“大矣哉,孝之为德也”为开头的序文,说孝道“用之于国,动天地而降休征;行之于家,感鬼神而昭景福”。

接下来的各朝正史里,《宋书》、《齐书》、《周书》、《南史》、《隋书》、《宋史》、《明史》有《孝义传》;《梁书》、《陈书》、《北史》有《孝行传》;《魏书》有《孝感传》;《旧唐书》、《新唐书》、《金史》、《元史》有《孝友传》。《新元史》、《清史稿》虽不能算标准的正史,也有《孝义传》。这些孝子的传记篇幅各有大小,收录人物也多少不一,但对于孝行的推崇、赞颂却是一致的,或称“冠冕百行,莫大于孝”( 《宋史·孝义传序》),或赞孝道孝行“感天地,动神明,水不能濡,火不能,猛兽不能害,山川不能阻。名留天壤,行卓古今,足以扶树道教,敦厉末俗,纲常由之不泯,气化赖以维持”( 《明史·孝义传序》)都对孝子孝行做了很高的评价。

除正史里的《孝义传》、《孝友传》外,许多私人著述中也有不少关于孝子故事的记载。清代的茅泮林曾编有一本《古孝子传》,它是从《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辑录刘向、萧广济、王韶、周景式、师觉授、宋躬、虞盘佑、郑缉等人所作的已散佚的《孝子传》成书。另外,还有署名陶渊明撰的依《孝经》“五等之孝”说法而成的《五孝传》,以及《说郛》里所收的晋代徐广撰的《孝子传》,都是对孝子孝行的记载。

在所有的孝子传记、故事书籍中,《二十四孝》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

据说,元朝时期,福建省延平府尤溪县的郭居敬,是位有名的孝子,他的双亲去世时,哀毁过礼,随后,他选辑了从虞舜开始到宋朝的二十四位孝子的故事,并为每一则故事配上一首,用来做儿童的启蒙读物,这就是最早的《二十四孝》。后人又根据内容为每一则故事配上一幅插图,成为《二十四孝图说》,这种形象生动的启蒙读物,畅销流行了数百年。

下面就《二十四孝》里的孝子故事作简介说明。

一、虞舜:孝感动天

虞舜姓姚,名重华,瞽叟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陶于河滨,器不苦窳,渔于雷泽,烈风雷雨弗迷。虽竭力尽卒而无怨怼之心。尧闻之,使总百揆,事以九男,妻以二女。相尧二十有八载,帝遂让以位焉。

队队耕田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关于虞舜的孝行,《尚书》、《孟子》、《史记》等书中都有记载,主要是表现在虞舜对屡次加害于他的父母逆来顺受,孝敬不怠。而在《二十四孝》里,突出的却是虞舜的孝心感动天地:大象替他耕田,鸟儿帮他播种。后来,虞舜的孝行传到尧帝那儿,尧帝就提拔他辅佐朝政,让九个儿子帮助他,又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最后又把帝位禅让给他。

“孝感动天”的故事,是通过想象,渲染了孝行的道德感化的力量,对孝道进行热情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