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曹职虽为利,然利不可罔也,罔则弃义,将焉用之》原文翻译|感想

【原文】

汝曹职虽为利,然利不可罔也,罔则弃义,将焉用之。

【译注】

曹:等,辈。罔:欺骗,蒙蔽。将焉用之:能有什么用呢。

你们虽然以经商获利为职业,但是却不可以采取欺骗蒙蔽的手段来获取利益,用欺骗蒙蔽的手段获取利益就是见利忘义,这样的话,有钱又能做什么用呢?

这是明代歙县汪忠浩在把生意交给儿子们时所劝勉儿子的告诫之语。

辑自《汪氏统宗谱》卷31《行状》。

【感悟】

做人讲人格,经商讲商德。人无人格难立身,商无商德难立业。孔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追求富贵是人的本性,本身没有错,关键是取得的途径是否正当,所以孔子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战国时期的白圭也认为,只有具备了“智、信、仁、勇、严”这5种德行,才能成为真正的巨商大贾。

在现代社会,作为一个经商者或经营者,具备商德是经商成功的先决条件。在逐渐规范化、法制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经商策略,然而如果把道义抛在脑后,见利忘义、不讲诚信,任何卓越的经商策略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故事链接】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里有三兄弟合伙租了一间商铺,取名“萃雅楼”,专卖古书、古董、香麝、花卉4种清雅之物。为保证所售商品的质量,萃雅楼执行严格的进出货制度。对新老商家和顾客,无论买卖大小,都一视同仁,坚持“三不买、三不卖”原则:不买劣等货、不买假货、不买来历不明的货;太便宜不卖、太贵不卖、买主信不过不卖。

对此,三兄弟解释:“不卖假冒伪劣商品;不乱涨价;不缺斤短两;不欺行霸市;不卖腐烂变质食品;不欺负儿童老人;不乘人之急牟取暴利;不搞不正当竞争。不进质量低下的次货假货,这样的货品不但卖坏名声,顾客还找上门来退货,是自找麻烦;不进来历不明的货物,无论是盗贼抢来的还是窃贼偷来的,销售这样的货不但赚不到钱,反而会因此惹上官司,不但赔本,还有损名声。好东西只卖给信得过的人,这样可减少买卖纠纷。”由于三兄弟坚持“三不买、三不卖”的原则,做生意从不欺骗客人,时间一长,人们都知道了萃雅楼,纷纷慕名而来,萃雅楼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延伸阅读】

徽州是“商贾之乡”、徽商的发源地,却又是“程朱阙里”、“理学之邦”。徽州商人的起始虽在理学形成之前,但它兴盛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帮之一——徽商,却在南宋之后,特别在明清两代。在这个时期,正好是朱熹理学在徽州盛行,且占了统治、主导地位。

在徽州文化史上,徽商与理学两者有着长久而密切的联系。从徽商的立身处世到它的政治态度,从徽商的资本来源、资本出路到它的经营方式和商业道德,无不受理学的影响和制约。但同时,徽商毫不吝惜地投资办书院、兴社学,又有力地促进理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徽商与理学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两者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促进了徽州整个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徽州之所以被称为“东南邹鲁”、“文化之邦”,正是徽商和理学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