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原文翻译|感想

【原文】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译注】

古人把“忠孝仁义”作为做人的标准,此联意为劝人要修行道德操守。

此联原为朱熹所写,后流传很广,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武夷书院等风景名胜都可见到明清时期的摹本。

辑自《古黟楹联》。

【感悟】

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一位揭示人生真谛的“至圣先师”,他的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恒久的魅力和普适的价值。当今时代,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礼、智、信”仍然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因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即使再发达,也需要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否则,难免沦落到是非混淆、美丑颠倒的地步,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是不会有前途的。

【故事链接】

婺源汪光翰,字文卿,明朝崇祯末年客居川南道胡恒幕府,入清朝后不愿出仕。

胡恒驻守邛州时,张献忠攻陷成都,分兵攻打邛州。胡恒派汪光翰出城调兵。汪光翰还没回来,邛州已经陷落了,胡恒与儿子胡士骅战死,全家遇害,只有胡士骅妻子朱氏抱着幼子胡峨生藏匿民间得以幸免。敌将武大定听说朱氏美色,抢入军营,朱氏于是割面毁容,武大定只得放了她。

汪光翰后来跋涉崎岖,在荒无人烟地区找到朱氏母子,随即尽心侍奉。当时大饥荒,一斗米10两银子,汪光翰千方百计保护朱氏母子,或者当私塾先生教授儒经,或者坐在集市中吆喝贩卖,挣钱供朱氏母子喝上粥,20多年孜孜不倦。

朱氏教育儿子很严格,胡峨生也知道发奋读书。四川战乱平定后,三峡交通恢复了,汪光翰于是亲自护送朱氏母子回到胡恒老家。

【延伸阅读】

据《清稗类钞》记载,施于德,字孟达,嘉定人。施家一向富裕,后来,施于德从商,家境更加蒸蒸日上。而施于德生性仁恕,佃户中有人拖欠田租,他也不计较,还说人家现在穷困,并非故意拖欠。宁愿自己受损失,也不忍去官府告状。施于德曾经拿出一本账簿烧掉,里面记载的都是田产积欠,总计约9000多两银子。几年后,施于德又拿出一本账簿烧掉,金额比上次多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