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出当为国,吾为家以庇焉,欲令内顾分其心邪?》原文翻译|感想

【原文】

儿出当为国,吾为家以庇焉,欲令内顾分其心邪?

【译注】

庇:荫庇,旧时常指子孙凭借先辈的功勋而得到封赏。内顾:指对家事、国事或其他内部事务的顾念。邪(yé):同“耶”,疑问词。

男儿出仕做官是为国家效力,我希望我的儿子尽心尽力地做官,将来成为国家的功臣,享受封妻荫子的巨大荣耀,我怎么能叫他为家里的事情分心呢?

明许伯容从事经商活动,可是内心却崇尚儒家之道,他聘请了有名望的老师教育儿子,希望儿子能够尽快取得功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儿子果然不负众望,金榜题名。有人问他:“你儿子做官,你将来也可以得到朝廷封官,你现在何必还要经商呢?”许伯容作如上回答。

辑自歙县《许氏世谱·明故乡士良源许公行状》。

【感悟】

徽商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是徽商对儒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内化和落实。

【故事链接】

嘉靖年间,倭寇蜂起,大股流寇侵犯安徽地界。当时各地纷纷筑城御倭时,歙县却不做任何防备。鉴于此,许谷拜谒守令,提出13条建议,其中有应急三策:一、筑歙城;二、置监司;三、练材官。这3条建议确是抗倭寇、保家乡的当务之急。然而“守令心壮之”,却不予采纳。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潜入歙县界内,守令惊慌失措。竟然下令“亟夷版屋,毋延火攻”,要求百姓一把火烧掉家园,然后撤退。许谷和众百姓坚决反对,他自告奋勇要求坚守城门。

这时,守令丢下战败的官兵,携带老母亲狼狈不堪地逃到城门下,让许谷等人放他们进城。许谷闭门不让,说战事危殆,虽君命亦有所不受。守令急得捶胸顿足。许谷质问他:“当初不肯修筑护城的工事,事到如今,有多少民众的母亲无处逃生?早先修筑好抵御工事,也不至于现在带着老母亲一起逃命。”守令羞愧难当,答应进城后筑城,许谷于是开门让他们进来。

许谷率领民众守城,倭寇久攻不下,只好撤退。守令全权委托许谷主持修筑防御工事。修筑完毕后,严阵以待倭寇来犯。倭寇自知无法得逞,只得败逃。

在守歙期间,许谷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最终击退了倭寇。人们都说:“城议兴,始谷策,终谷功也。”

【延伸阅读】

徽商与粤商和晋商不同,徽商“出仕”情结很重。民间有个说法,一流的徽商做官,二三流才做生意。根据统计,清代乾嘉70年徽商当中总共有260多人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相比之下,晋商就只有20多人,而粤商就更少了。徽商的兴趣和志向在于读书做官成名、光宗耀祖,而晋商和粤商的兴趣是单一的,主要在于商场,而不在读书做官。因此,徽商历来都十分重视培养后代考取功名,而有功名之人则不愿经商。这与当时社会的体制有关,也与徽州的社会习俗和文化教育有关。在徽商的子孙中形成了读书、做官、经商“三位一体”的局面,仅黟县西递村胡氏一族,明清以来实授官职者就有115人,贡生、廪生、监生多至近300人。徽商依靠读书为中心,或由儒入商,或由商入儒,或由儒而官,或由商而官,或亦商亦儒,商、儒、官互济,可进可退,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