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醉人击虎》注释,意译与解说

苏轼·醉人击虎》注释,意译与解说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 而气已盖之矣。

——《苏东坡全集·书孟德传后》

【注释】

①逸:逃跑。②盖:压到。

【意译】

世人传说老虎不直接吃酒醉了的人,总是坐守在他边上等他醒来,实际上并不是等他醒,而是在等他醒来后表现出对它的害怕。有个人喝醉了夜里从外面回家,看见有个东西蹲在他家门口,他以为是猪狗一类家畜,就用木棍敲打那东西。那东西马上逃走了,到山下月亮光照得到的地方,才看得出,逃走的原来是一只老虎。这个人并没有什么能打得过老虎的本领,不过是在气势上压倒了它罢了。

【解说】

以上两则寓言都出自《书孟德传后》,寓旨相同,我们就一起来分析。草此寓言时,北宋政坛正为变法派把持,炙手可热,所有反对变法的人都遭到打击迫害。苏轼也在被打击者之列。但他并不因此改变信念,仍不屈不挠,坚持与其政敌斗争,寓言隐曲地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立场和信念。《书孟德传后》是一篇极妙的文章。从题目看理应论及曹操,但全文叙说两则老虎故事,对孟德其人其事竟只字不提。只因有题目来标示,我们不难明白,作者实际是以虎譬喻曹操。曹操在东汉末,拥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倾天下,所谓虎威不可一世。即令如此,犹有若祢衡辈在,正是“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不过,如果停留在虎喻曹操,对本文的理解还是皮相的,必须进一层看到,作者借虎论曹操,旨在喻古讽今,鼓励当时的忠臣义士,“不惧皆如婴儿醉人”,那么与曹操一类的奸邪专权的当政者,其虎威权势就无从施展,甚至气盖虎威,当权者的倒行逆施也不得不有所收敛,退避三尺。两篇寓言,离则都可独立成篇,合则成一整体,螺旋铺展,层层渲染,文势累如贯珠,特有说服力地阐明了“虎畏不惧己者”的道理,给人以可感受可仿效的行动榜样。这在当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正气凛然的虎绘文章。

【相关名言】

有时勇气甚至打动征服者的心。

——意大利·浮吉尔

无所畏惧者与具有威慑力量的人同样刚强。

——德国·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