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赵人患鼠》注释,意译与解说
赵人①患鼠,乞猫于中山②,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 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 告其父曰:“盍③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④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⑤,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 弗食鸡则已耳, 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郁离子·枸橼》
【注释】
①赵:战国七雄之一。②中山:古国名,春秋时白狄别族所建立,公元前296年为赵所灭。③盍:何不。④若: 你。⑤垣墉(yuanyong):墙。
【意译】
赵国有个人讨厌老鼠,就到中山国去找猫,中山国人送给他一只。这猫既善于捕鼠又善于吃鸡,一个月下来,老鼠灭尽可鸡也被吃光。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就问他父亲说:“为何不赶走这只猫?”父亲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担心的是鼠害,而不在于无鸡。有老鼠就要偷我们的粮食,咬破我们的衣服,还要打通墙壁,毁坏器物,我们将要饥寒交迫,这不比无鸡更有害么?无鸡, 就不吃鸡罢了, 但不至于挨饿受冻, 为什么要赶走这只猫呢?”
【解说】
刘伯温懂点朴素的辩证法,他借“父”对“子”说了一通颇具哲理的话。什么样的猫才配说好猫?无疑,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中山猫善捕鼠但也善捉鸡,看来是只馋猫,优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对这种类型的物或人要作评价确非易事。父与子对中山猫的两种不同看法,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从理论上来说,中山猫最好只吃鼠而不偷鸡;当事实不可能如此时,我们就要注意到有缺点的“猫”其优点能否发挥作用。赵人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既然能除掉鼠患,几只鸡就在所不惜了。这是“父”的“价值取向”。他这样的取向是在全面衡量利害得失后作出的:“夫有鼠……我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若以此推广到用人,其实也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和“父”相比,“子”则顾及一点,不及其余,显然十分片面。
【相关名言】
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
——吕不韦
不以一眚 (sheng)掩大德。
——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