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作《刘心武·立体交叉桥》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年6月4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随父母到北京。读中学时即开始向报刊投寄散文、小说、杂文、评论等,曾用笔名 “刘浏”。1958至1966年,在《北京晚报》、《人民日报》、《读书》等报刊上发表约70篇文章。195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送给妈妈的礼物》。1961年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北京第十三中学(原辅仁中学)当语文教员,担任过10年班主任。“文革”开始后停笔数年,1972年重新开始创作。1976年调到北京出版社当编辑,创作思想逐步解放,写作技巧日渐成熟。1977年11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因为深刻地揭露了极左思想对青少年精神的毒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创作日丰,《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等短篇小说和《班主任》被译成英、法、日等多种外国文字。1979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席第四次文代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0年到北京市文联当专业作家。1981年发表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引起热烈讨论。198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1986年调任《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1987年至1990年3月任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内容概要 故事发生在1980年秋天的一个周末。侯锐走到东单和长安街交叉的十字路口,站在路边的铁栏前点燃一支烟,看路上喧嚣的景象。他在北京远郊一所公社中学当语文老师,工作16年了还没调回城里。每次周末回来下了公共汽车走到这里,他都要停下来看看,希望发现立体交叉桥开工的征兆。他家住在附近一条胡同里,三代六口人挤在一间从当中隔开的16平方米的平房里。他早就听说这个十字路口要建立交桥,那样的话这一片的居民房要拆迁,他们家就可以改善住房条件了。他盼望立交桥动工,但总是失望。有人在后面拍他的肩膀,转脸一看是大学同学葛佑汉。此人当年考试经常不及格,毕业后不会讲课,却假借患肾炎病休,奔走于各换房站,乘人之危,牵线搭桥,给自己搞了一套大三居室住房。而他们同班同学蔡伯都成了出名的剧作家,组织上才照顾一个两间的小单元。想起这些不公平侯锐满心烦恼。告别葛佑汉回到拥挤不堪的家,他看到弟弟侯勇坐在迎门的大床上。侯勇1967年到山西插队,后来在当地当了工人,一直想调回北京。他想以父母身边无子女为理由往回调,但哥哥一家和父母住一起,妹妹侯莹26了还没找上对象,也住在家里。所以他视哥哥妹妹为眼中钉。这次他是坐飞机从山西来北京办事的,但见了哥哥没有一点好脸色,骂家里是“狗窝”,骂侯锐没有本事搞房子,结了婚还赖在家里。他嫌洗脸盆里的水脏,端起来就往门外泼,泼了从门前走过的邻居二壮一身。和哥哥无话可说,他径自进了里屋。里屋铺了一张铁架双人床,床腿被高高垫起,床下也铺着被褥。平时父母睡大床,妹妹侯莹睡床下。侯莹今天要上夜班,正躺在大床上睡觉。侯勇看到妹妹酣睡的样子,又烦又怒,伸手把妹妹提了起来:“还睡!死猪似的!”侯莹找对象屡次失败,已经有些神经质了。院里憨厚朴实的二壮喜欢她,她对二壮也有意思,二壮的爹还来提过亲。但父母总想攀高枝,让女儿找个高干或教授的儿子,自己脸上有光。二壮只是修房队的一个工人,市民家庭出身,一家六口人挤两小间房子,当然不被他们放在眼里。现在侯莹正做着二壮的梦,突然被人叫骂着拖起来,尖叫一声哭着跑出里屋,钻到外屋的大桌子下面,几乎疯了。侯锐忍无可忍,冲进里屋和弟弟扭在一起。面对可怜的妹妹侯勇良心有所发现,他记起童年时代和妹妹一起钻在这张桌子下面做游戏。晚上7点半,蔡伯都来到侯家。站在院子里的二壮知道蔡伯都多半又是来给侯莹介绍对象的。他没猜错,蔡伯都这次给侯莹介绍的是一位44岁的编辑。那个人刚平反,有房也有钱。看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侯莹被蔡伯都带出去,二壮又委屈又愤怒。有人给侯勇打电话来。公用电话在二壮的小屋里,侯勇接完电话闷闷不乐地和二壮坐了一会儿。打电话来的是葛佑汉,他正帮侯勇办调回北京的事,提了个“三角互助”的方案,自己想借机调到一个好单位去。侯勇回到自己家,屋里已经挤满了人。为欢迎他回来,桌上摆着几样酒菜。父亲侯勤丰正和哥哥对酌,侄女小琳琅正玩一个破旧的塑料娃娃,嫂子白树芬正和妈妈兴奋地在一边谈立体交叉桥。侯勤丰听说女儿去相对象,男方又是大编辑,高兴地不得了。见了二儿子他满面带笑,像对待贵客一样让座让菜。但侯勇看到拥挤的一屋人早就烦了,勉强喝了一口酒就出门去找葛佑汉。嫂子急忙喊住他,问他几点回来。因为这牵扯到夜里六个人(还不算上夜班的侯莹)如何在这从中隔开的一间屋里睡觉。公媳之间、叔嫂之间都要回避,谁睡里屋?谁睡外屋?侯勇自恃娶了一个高干女儿(虽然岳父家的人很看不起他),在家里从来都是称王称霸。今天一回家就满心是气,现在终于对白树芬大发雷霆,还赶白树芬滚。一家人闹成一团糟。爱面子的侯勤丰不胜悲哀,忙说自己今夜去单位值夜班,外屋给侯勇一个人留着。侯勇出门去了,父亲急急忙忙去单位了。侯锐闷闷不乐到街上转悠了很久,回到家里时妹妹侯莹已经回来,从妹妹脸上的笑容他知道妹妹对那个编辑很满意。没想到一会儿蔡伯都就打来了电话,说那个编辑看不上比自己小17岁的侯莹,因为侯莹文学修养差,连香港在哪里都不知道。满怀希望的侯莹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嚎啕大哭,又钻到那个大桌子底下。白树芬拉她出来,她抬手就打,谁也无法阻拦。这时二壮冲了进来,用他做木工活的有力的大手抓住拚命挣扎的侯莹。侯莹被制服了,睁眼看到抓住她的是二壮,泪如泉涌,倒在二壮身上。二壮把她抱到床上,等她安静下来,就回自己家去了。二壮刚走,去见葛佑汉的侯勇就回到家里。葛佑汉给他出的主意是:把侯锐一家三口的户口先迁出去,再让医院开一张侯莹精神不正常的证明,这样他就可以以父母身边无子女为理由调回北京。现在见妹妹真的疯了,侯勇感到很庆幸,同时又非常难过。他坚持要把侯莹送安定门精神病院,而白树芬认为妹妹只是一般的神经质,一进精神病院往后很难抬头,更找不上对象了,因此反对送医院。侯勇却说:“你姓白的不要管我们侯家的事”,然后去敲二壮的门,打电话叫出租车。二壮自告奋勇,蹬三轮车送侯莹去医院。10点过后,二壮的三轮车在街上飞奔,侯莹盖着被子躺在车上,母亲伤心地坐在旁边。侯锐和侯勇骑自行车在后面跟着。侯莹看着夜晚美丽的星空,感觉到自己身前有二壮结实可靠的脊背和热烈跳动的心。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平静、这样清醒,她第一次认识到幸福并不遥远,甜甜地笑了……
作品鉴赏 虽然在创作《立体交叉桥》之前刘心武就以《班主任》等短篇小说广为人知,但他作为优秀、成熟的小说家出现,应当说是从《立体交叉桥》开始的。《班主任》等作品主要是以思想的敏锐振聋发聩,但其思想大于形象及至概念化、主题先行等艺术上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而《立体交叉桥》,则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对人物心灵深入细致的描绘、丰富的思想意蕴,展示出独特的魅力。这篇小说是以住房紧张为中心来展示北京普通人的生活面貌,描绘市井社会的众生相的。侯家三代人挤在一间从当中隔开的平房里,因此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侯锐这个安分守己的中学教师没有能力调回城里,没有能力搞到房子,和父母挤在一起,因此只有受弟弟的白眼和奚落,只有可怜巴巴地盼着立交桥动工;侯勇虽然和家在北京、有四室一厅住房的高干女儿结了婚,但并不被小舅子、小姨子们看得起,还得回到父母窄小的家中来争地盘、闹矛盾。侯家父母在高干亲家那里开了眼界,才知道自己原来生活得如此可怜,于是盼望女儿也能和高干或教授的儿子结婚,一天一天等下去,几乎把女儿弄成神经病。侯家作为普通市民是这样为一点点生存空间而挣扎,蔡伯都那样一个出名的剧作家,也只分到两间房。而那个不学无术、寡廉鲜耻的市侩葛佑汉,却住上了大三居室,生活条件比谁都好。小说在展示这些极富生活气息的普通人生活图景的时候,特别注重对人物心灵世界的刻画。这在侯勇和二壮两个形象的塑造方面尤其突出。在塑造侯勇这一形象的时候,小说着力表现他心灵中邪恶与良知的冲突。仅仅是靠乘人之危和高干女儿结了婚,他就自以为身价倍增,回到家里看谁都不顺眼,训哥哥,骂妹妹,对待拿他当贵客的父亲也极不耐烦。但另一方面,在看到妹妹神经质地发出惊叫的一瞬间,他回忆起童年时代和可爱的小妹妹在桌子下面玩卖水的游戏,于是又伤感又惭愧,主动去拉躲在桌子下面的妹妹,承认自己错了。父亲给他夹带鱼的时候他厌烦地往旁边一躲,带鱼掉到地上。父亲看到儿子当了“将门贵婿”之后连家里的鱼都嫌弃,不禁眼圈发红、鼻子发酸。这时侯勇的良心又有所发现,掩饰说坐飞机反胃不想吃荤腥,并伸筷子去夹凉拌黄瓜。在塑造二壮这一形象的时候,小说主要是写这个朴实、憨厚、健壮的普通市民青春的苦闷和他对侯莹那真诚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爱怜。在贫困、压抑的生活中,他为了尝尝小轿车的滋味,曾经自己掏钱坐出租车。看到蔡伯都给侯莹介绍对象,他只知道怒目而视。侯莹找对象屡次失败,他暗自得意。对市井生活的多侧面展现,对人物心灵世界复杂性的揭示,使小说具有了丰富的思想蕴含,耐人寻味。虽然小说是以住房问题为题材,但它表现的主要不是住房问题,而是社会的落后与不公平、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知识分子的良心与苦闷、被压抑被扭曲的人性、道德的堕落,等等。“立体交叉桥”所指的并非仅仅是北京市多见的那种多层的桥,它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社会等级、人们心灵中不同层次的情感和道德体验,等等。作者在小说中说:“立体交叉桥,……意味着给人们提供更多的空间,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供更多必要的回避机会,因而也就意味着抚慰、平息大量因空间壅塞而感到压抑与痛苦的灵魂!”可见这是一篇写社会、写心灵的小说,住房是一种衡量人的尺度、一种构成人的因素。在艺术上,这篇小说值得注意的是它独具匠心的构思和真实、细致的描写。小说叙述的故事从黄昏侯锐在十字路口徘徊开始,至夜里10点多钟几个人送侯莹去医院结束。故事发生的地点以侯家那个拥挤的家为主。过去的许多往事被作者用这样那样的方式穿插进来。因此整篇小说场面集中,线索清晰而又内容丰富。无形中与戏剧创作的“三一律”相吻合。多种冲突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来表现,也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作品很少夸张和刻意的修饰,直接的议论和抒情也不多,整个叙述是客观、平静而又细致的。对侯家那个拥挤不堪的家的描写,几近于舞台说明。恰恰是这种看似平淡、漫不经心的叙述,使作品获得了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作家小说技巧的圆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