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黄遵宪·夜起》原文、赏析、鉴赏
千声檐铁百淋铃〔2〕,雨横风狂暂一停。正望鸡鸣天下白〔3〕,又惊鹅击海东青〔4〕。沉阴曀曀何多日〔5〕,残月晖晖尚几星〔6〕。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梦几人醒!
〔1〕这首诗作于光绪二十七年,作者家居。
〔2〕檐铁:挂在屋檐下的铁制风铃,俗称檐马或铁马。淋铃:相传唐玄宗雨夜闻风铃声,因作《雨淋铃曲》,这里指雨夜。
〔3〕鸡鸣天下白:唐代李贺《致酒行》有“雄鸡一唱天下白”之句。天下白,天亮。
〔4〕鹅:“俄”的谐音字,暗指俄国。海东青:产于辽东的一种鸟,暗指我国东北地区。
〔5〕曀曀(yi),云气阴沉。
〔6〕晖晖:明亮。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同时沙皇俄国还单独出兵,妄图独占我东北地区。清政府卖国投降,无耻地向帝国主义求和,于1901年订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诗人有感于此而作此诗。诗中描绘了一个月残星稀、夜色苍茫的令人惆怅不安的环境。作者正是用这种环境烘托他所表达的感情,这样使人物的感情和环境的描写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这首诗也暴露了他那“唯我独醒”、看不见人民力量的改良主义政治家的阶级局限,因此,诗中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层忧郁阴沉、悲观徬徨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