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珮珍《爱,是不能忘记的》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柴珮珍

短篇小说。作者张洁。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北京文艺》1979年第11期,后收入《张洁小说剧本选》(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是一篇探索社会问题的小说,是作者试用文艺形式表达她读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体会。小说以感伤的笔调,叙写了母女两代的爱情。女作家钟雨与老干部镂骨铭心地相爱(钟雨因与丈夫并非真正相爱而早早分手)。这位老干部30年代末在上海作地下工作的时候,一位老工人为了掩护他而被捕牺牲,他出于道义、责任、阶级情谊和对死者的感念,毫不犹豫地娶了老工人的女儿。“虽然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婚”,但也“生活得和睦、融洽”。然而他最终还是意识到了心中爱情的存在,到了他“无权去爱”的时候,发生了与钟雨间这足以使他献出生命的爱情。这对他们两人无疑是痛苦的,他们只能把感情埋在心底,路上相见也只有相视一笑。他只能透过车窗望见她骑车的身影;费尽周折到她家附近,只为了从门前走一趟;在百忙中也不会忘记注意各种报刊是否发表了她的作品;还细心地从她与别人的闲谈中得知她喜好契诃夫,便送给她一套《契诃夫小说选集》。钟雨把这套书精心保管,从不许别人动它;每当他在台上作报告,钟雨坐在台下,泪水便会不由地充满她的眼眶;逢到他咳嗽咳得讲不下去,钟雨便揪心地想应有人阻止他吸烟,担心他又犯了气管炎;为了看一眼他乘的小车、车窗中一闪而过的他,钟雨煞费苦心地计算着时间;当他在“文革”中受磨难时,她痛心流泪,并勇敢地为他的死而佩带黑纱。钟雨无数次凝望那条他们唯一一次曾经一同走过的那条柏油小路,独自在其中徘徊。他们曾相约彼此忘记,钟雨只能把笔记本当作他的替身,时时刻刻、年复一年在上面和他倾心交谈,这笔记本上写着“爱,是不能忘记的”。这一爱情悲剧,对于到了出嫁年龄而尚未找到真正爱情的女儿珊珊,无疑是一面很好的镜子。珊珊与乔林已“恋爱”两年,却始终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而一直下不了决心结婚,由此也引来不少闲言碎语。看了母亲的笔记后,她想了很多,似乎也明白了许多,真想大声疾呼:“别管人家的闲事吧!让我们耐心地等待着,等着那呼唤我们的人,即使等不到也不要糊里糊涂地结婚!不要担心这么一来,独身生活会成为一种可怕的灾难。要知道,这兴许正是社会生活在文化、教养、趣味……等方面进化的一种表现!”作品表现了“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这一严肃的人生课题,在现实社会中,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细腻的感情描写,是作品最显著的特色。《爱,是不能忘记的》在张洁的创作道路上,是一个新的尝试。作品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争议的焦点在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否合乎道德。一种意见认为,钟雨渴求真正的爱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老干部背弃妻子的感情而去渴求女作家的爱是不道德的。另一种意见认为,他们的爱情纯粹是思想一致、性格融合的结晶,为了维护现存的道德,他们克制和割舍自己的爱,显示出一种超乎爱情之上的道德情操,因而这爱情是纯洁、高尚、合乎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