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昌龙
短篇小说。作者宋学武。发表于《青年文学》1984年第2期。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描绘了“我”对故乡草甸子的深厚感情。小说以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我”对妻子深情地讲述了“我”的故乡的草甸子上的故事。“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草有着特殊的感情,草香和草地都可以唤起“我”对故乡遥远而又亲切的回忆。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故乡有一片美丽的草地,“我”常常陶醉于它迷人的景色和香甜的气息中。看守草甸子的是磕巴舅舅,他有点结巴,但脾气和心肠都很好。他的手也巧,特别能干。磕巴舅舅的女儿——小草,还有“我”和大青哥哥特别要好,常常一块在草地上玩。秋天,草割完了,晒干了,堆在院子里,于是,满院都弥漫着干草的气息。“我”长大了的时候,正是那些荒唐的岁月,善良的人们在草甸子上挖地造田,草甸子荒芜了,磕巴舅舅孤独地在那片凄凉的土地上转悠。乡民们饿极了,便扫来满含着草香的硷土,想法做着吃的。磕巴舅舅把最后一块松软的窝窝头塞给了“我”,他饿死了。后来,“我”上城里去读书,草地的日子也变得遥远了,大青哥哥“娶”了个山东姑娘,小草则嫁给了一个民办教师。他们在经历了草地的欢乐之后,也尝够了世道的磨难。小说在对草甸子的描绘中,写出了自然的美好景色和博大的奉献,写出了人和自然之间深厚的感情。在略带惆怅的情绪中,“我”表现出了对故乡、对故乡土地上纯真而善良的人们的怀念和热爱。干草是一种寄托和象征,凝结了“我”对故乡、对自然、对平凡的百姓的执著的感情。小说中的磕巴舅舅与草甸子互相衬托,体现了一种无私的品格、奉献的热忱和善良的心肠。小说在结构上以草甸子为中心,通过草甸子来展开对人与事的回忆和组织。小说的语言充满着浓郁的诗意,诚挚、深厚、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