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鉴赏·家书·与从子掌丝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家书·与从子掌丝书》注释与鉴赏

清·卢文弨

九月十六日得书,知眠食无恙,良慰余意。书中具言近日读书勤苦,尤吾之所乐闻也。但精神难支持亦不必勉强,以掌丝平日善病,恐过用难为继耳。所疏不知出处及疑义若干条,具答在别纸。此士安所谓遭人而问,少有宁日者也,掌丝之虚怀而勤力也至矣。虽然,吾窃以为更有进焉者。盖人之为言皆曰学问。将学焉而继之以问耶?抑问焉而即以是为学也?夫寡闻寡见之蕲至于多闻多见也有道焉,得其道则耳目可以不劳,思虑不至庞杂,而其为功也易。近世类书颇多,又诸文集亦多有注释笺解,然则读书之易,宜莫如今日。然吾以为殚见洽闻之助不在是也。盖已经剪截割裂,于事之始末,语之原委,必有不能贯通晓析者矣。今以掌丝之资性日力计之,吾不必责以高远难行之事,六经以外,如《尔雅》、《说文》、《史记》、《汉书》皆所当读也。然后博览群书,其不解者鲜矣。此言初听若迂,然吾为掌丝细审之,事无有捷于此者。且不必遽为程限,但日日读之,一卷毕,则此一卷之事与言见于他书者,自一览而得也,推而数卷至数十卷莫不然。初可以省问之一二,继可以省问之五六,又继可以省问之八九矣。苟若是,则其用安有穷哉?然此犹为记诵言之也,若夫以之明理,以之处事,则所得者,益不可以数计,此事逸而功倍之道也。不然,则掌丝数月以来所不知者,岂尽于此乎?吾所缕析以答者,能一一记之,后不复问乎?同一事也,而出于人之所援引者又各不同,其能明乎此而即无惑于彼乎?吾是以深嘉掌丝之好问,而尤愿掌丝之好学也,掌丝果从事于吾言,则其于问也,亦必有更进于此者矣。

[注释]① 从子: 侄子。② 疏: 指分条陈述。③ 遭人而问: 一有机会就询问。④ 吾窃以为更有进焉者: 我认为还有比这更为重要的东西。⑤ 将: 抑或,还是。⑥ 抑: 或者,还是。⑦ 蕲(qí): 通祈,求。⑧ 殚(dān)见洽(qià)闻: 见闻广博。殚: 尽。洽: 遍。⑨ 《尔雅》: 书名。由秦汉间经师采辑旧文,递相增益而成,解释语辞及名物术语,今本三卷,十九篇。《说文》: 即《说文解字》,文字学书,东汉许慎撰。⑩ 遽(jù): 急迫,骤然。⑪ 初可以省问之一二: 开始有十分之一二的问题可以自行解决。

[作者]卢文弨(1717—1796),字绍弓,浙江余姚人。清文献学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读学士、广东乡试正考官、提督湖南学政等职。文弨孝谨笃厚,潜心汉学,与戴震、段玉裁友善,好校书,著有《群书拾补》、《抱经堂集》等。

[鉴赏]清代中叶,乾嘉学派兴起,经史、训诂、天算、舆地之学已成为一时之风气。卢文弨亦是其中之佼佼者,他曾主讲江浙各书院,赢得众多学子的尊奉。这封家书,是他写给侄子掌丝,谈应该如何进行学习。讨论是从“学问”二字展开的。当时学术空气浓郁,世人皆言学问,然如何去把握“学问”的方法?卢文弨认为其中有个“得道”的问题,这个道,即循序渐进之道。应先读经典著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然后才博览群书,触类旁通。这样,看似缓慢,实际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只停留在从当时泛滥的类书中寻章摘句,在别人的笺注中寻觅根据,这样便造成自己学问的剪截割裂。另外,到底是先“学”后“问”呢,还是仅把“问”就作为“学”呢?卢文弨认为“问”固然不错,然更重要的是系统地“学”。没有“学”的“问”是无法有深度的,有“学”之“问”,方能更进一层。“学问”二字,在卢文弨的笔下,生出如此多鞭辟入里的道理,对处于懵懂中的学子,确起到了解惑、释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