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我的生活画图展开,会发现一座小小的院落,一棵秀颀的梧桐树,一道红漆的门槛和一群亲切可爱的人。
南方小院的风景的确很有特色。古老的四合院层层接进,晾衣杆从这屋的檐下伸到那屋的檐下,衬衫、裤子和新生儿的尿布在阳光下飘动,散发着人类生活的真实气息。
清晨,阳光细细碎碎洒满了小院,每块红砖、每片青瓦都散发出一种神奇的暖色。在恬淡的晨风中,邻居的雄鸡长啼,各屋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孩子们的读书声也朗朗地响了起来。女人们垂落一头乌黑长发,一边细心地梳理着,一边响亮地道着“您早”。大家用梳子一上一下地梳着头发,阳光下,荡着金,流着银,一片缤纷色彩。生活,就这样揭开了绚烂的新的一页。在四合院中,再苍白乏味的生活,仿佛也被镀上了一层玉色,而显得灵动了。
一年一度,秋风吹来,院中金黄的梧桐叶,以澄蓝的天空作背景,反映着一天太阳的柔光。秋夜里,我们几个孩子爬在朱爷爷的窗台下,看蟋蟀斗架,听秋虫唱歌。待到冷得耳朵都会冻跌的冬天,邻家阿婆总会乐呵呵地生起一盆火,到户外盛来满满一碗雪抖在饭中,煮了给我们吃,说是能消灾解难。我们都不很信,但挤在小小火盆边吃雪煮饭的滋味的确不错,寒冷带来的所有不愉快也随之消失。
我的童年就在这里快乐的流过。我更愿少年时代也徜徉于这民风纯朴的所在。然而,在父亲满面红光、神采飞扬的那一天,我突然得知我必须告别我亲爱的梧桐树,告别我红漆的门槛,告别我可亲可爱的邻居,住到崭新的“玉泉楼”去。嗨,我从未料到会有离开四合院的一天……
玉泉楼有17层高,粉红的外壁镶嵌着蔚蓝的明窗,洁白的楼道耀人眼目。然而在我看来,也不过如此而已。
搬到玉泉楼那个冬天漫长而寂寞: 雪籽叮叮咚咚地敲响窗棂,街上的几棵梧桐树,早已落了叶,剩下许多混乱的枝丫在风中抖动,炉中的炭火一明一暗地闪着,偶而夹杂着爆裂声。我无聊地拨动炉火,灰烬便无声地飘落,想到去年此时的热闹、温暖,我不禁感慨万分。有一次,我忘了带钥匙,坐在电梯口,过往的人们穿梭般地经过,谁也没有问我一句什么,耳旁只有那迅捷的登楼声,眼前只有阳光下纷纷飘落的灰尘、空荡的楼道……当晚,我问妈妈:“怎么这楼里的人都跟不认识似的呢?”妈妈说:“大家不是一个单位的嘛。”“但以前四合院里的大人们也不在一个单位工作,不也挺热情的吗?”妈妈迟疑了半晌说:“大人们大概是太忙了吧……”
妈妈的解释毕竟不能令我满意。窗外凛冽的北风围着“玉泉楼”呼啸,搅得我长久难以入眠。朦胧中我似乎又回到了四合院,那秀颀的梧桐,那红漆的门槛,飘在我眼前。突然间,几十幢“玉泉楼”拔地而起,楼里涌出的却是我那可亲可爱的邻居,他们的笑容依旧,热情依旧,挥舞着召呼的手臂,向我奔来……
(罗彦彬)
【评点】
本文对四合院和“玉泉楼”不同的风景、人情作了鲜明的对比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四合院纯朴的民风、可亲可爱的邻居的热爱和怀念,也表达了对高楼大厦里的人们彼此冷漠的不满。
本文突出之处是情景交融,特别是写四合院。四合院的风景,人物,充满人情味,融入了作者浓郁的喜爱、赞美之情。晾衣杆“从这屋的檐下伸到那屋的檐下”那种独特的风景,阳光洒满小院的那种神奇暖色,那些一边细心梳头、一边响亮地道早安的女人们,那位用雪煮饭让孩子们消灾解难的邻家阿婆,都充满着生活气息,沐浴着纯朴的民风,体现着人们的亲密相处。
文末,作者表达希望住在高楼大厦的人们,不要失去那种纯厚的民情风气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