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空气》初中优秀作文鉴赏|评点

1654年5月8日,这一天德国马德堡市市民都惊奇而困惑。奥托·格里克把直径为30多厘米的两个金属半球两端分别焊在两辆马车上,再对接起来,密封好了,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两队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所有的马拼命挣扎,也未能拉开。增加马匹后,才被拉开,同时发出了像放炮一样的巨响。这就是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奥托·格里克为疑惑的人们解释了这个奥秘: 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我们就在空气的海洋里生活着。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叫大气层,由于大气层的重量而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上述实验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使两半球紧紧贴在一起。啊! 人们恍然大悟。

这个实验引起了人们对空气的兴趣。既然空气存在而且还有这么大的威力,那么它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瑞典有一个叫卡尔·杜勒的药剂师,他热爱自然科学,总是做些实验来探索化学的秘密。1717年的一天,他把一块从水中刚夹上来的黄磷扔到一个封了盖的空药瓶子里。黄磷可是个活泼的家伙,在空气中会自燃,当进入空瓶后就燃烧起来,射出眩目的光芒,瓶里弥漫着白色的浓烟。杜勒把瓶子倒插在水里,打开塞子,水就自动跑进去,但总是当水进入药瓶里五分之一处,就停止了。如再把黄磷放进剩下的五分之四的气体中,黄磷不会燃烧,又改放进一只小老鼠,只见它蹦跳而死。后来拉瓦锡继续研究,最后把事情弄清楚了。原来那进水部分是氧气的空间,因为氧气已燃烧完不复存在,空出了进水的余地。根据测定,证明干燥的空气(按体积比例计算),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惰性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杂质约占0.03%。空气这个“大家庭”中有这么多成员,他们的“脾气”也是大相径庭的。例如氧气是比较活泼的,而氮气与之相比却显得孤独老成。我国清末的化学启蒙者徐寿,在第一次把氮气译成中文时,写成“淡气”,意思是“它冲淡了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很多电灯泡都灌有氮气,因为这样可以减慢钨丝的挥发速度。但是氮在高温下也会变得热情起来。在大自然里,在闪电的作用下,氮就会与氧燃烧生成二氧化氮,它溶于雨滴里,变成硝酸,落到土壤中变成硝酸盐,就成了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氮肥了。雷雨不仅为我们送来了氮肥,而且还使空气中的一小部分氧气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能净化空气,会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所以雷雨过后我们会感到空气格外新鲜。空气家庭的成员也各有各的本领,比如氧气能够助燃,二氧化碳与之针锋相对,专管灭燃,惰性气体通电还能发出鲜艳的色彩呢!

空气里不但含有各种各样的气体,而且还含有极少量的尘埃、冰晶、水滴。别看它们的含量少,但作用可大哩。如尘埃可以凝结水滴形成云、雾。晴朗的天空是多么蔚蓝,是谁用这么美丽的蓝色点缀着辽阔的晴空呢?这也全应感谢它们了。太阳光看上去是白光,实际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阳光通过空气时,波长较长的红色光透射力最强,它能透过大气中的微粒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紫、蓝、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使天空呈现一片蔚蓝。

随着科学的发展,空气的奥秘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它还有不少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揭示。

(张冬苓)

【评点】

本文运用讲故事、举例子、列数字、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说明了空气的奇妙。开头介绍空气的巨大威力时,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以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说明空气的组成,引用了一系列准确的数字,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说明各种气体的特性,分类、举例,间或拟人,生动活泼。

说明顺序,有特色。从1654年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到1717年的杜勒实验,从目前人们的认识到最后殷切希望青年一代继续探索,按照人们探索空气的奥秘的进程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