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句末点号的一种,形式为“!”,用于感叹句末尾,表示感叹语气的停顿。又称“感叹号、惊叹号、祈使号、感情号、直点、叹号、感叹符”等。在人们的话语中,凡含有歌颂、兴奋、坚定、欢畅、悔恨、怜悯、愤怒、叹息、惊奇、请求等强烈感情的句子,记录成书面语时,就在句尾加叹号。

一、基本用法

1.用在一般感叹句的末尾表示停顿和感叹的语气

一般感叹句中常用诸如“多”、“多么”、“真”、“好”、“简直”、“实在”、“何等”、“怎样”、“可”等有强调意味的语气副词,句末则常带有“阿”、“呀”、“呵”等语气词。

【例1】打那时候起,他就在庙里的戏台底下过日子。可怜也实在可怜,可一想到他害的莲儿不肯出嫁,怎么叫我不恼火!

(田汉《获虎之夜》)



【例2】“解化开了!”高士奇击掌笑道,“真有你的!我就想不到用这个法子!”周培公无所谓地一笑,捡起那只金瓜子,犹自微微发烫,痴痴说道:“这是黄金所制,炉火难化啊!”

(二月河《康熙大帝》)



【例3】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曹雪芹《红楼梦》)



【例1】“怎么不恼火”后的叹号表示愤怒的感情;【例2】“真有你的”后面的叹号表示赞颂和叹息的情感;【例3】两个叹号表达了宝玉对这本书的欣赏和喜爱的思想感情。

有时,在表示特别大的声音和特别强烈感情的感叹句后,可以并用两个甚至三个叹号。如:

【例4】“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嚎叫一般的声音来。

(鲁迅《阿Q正传》)



【例5】第二天,新华社记者来访。他见到了陈景润,谈了话,进他房间看了看。回去就写出一篇报道,立即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其中,说到陈景润的经历、他刻苦钻研的精神、重大的科研成果以及现在还住在一间烟熏火燎的小房间里。生活条件很差!疾病严重!!生命垂危!!!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例5】叹号的连用表达出紧张、急迫、担忧、请求等复杂而强烈的思想感情,呼吁人们尊重科学,重视陈景润的生活处境和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由此,反复使用叹号,并层层叠加。但需要注意的是,叹号最多只能叠加到三个。

2.祈使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情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表示命令、决心、愿望之类的祈使句,语气强烈、坚决,感情激愤,则用叹号表示句末的停顿和语气。

【例1】站在背后的刘贵,轻轻地说道:“二少爷,窗口风大,不要尽着站在那里!”

(冰心《斯人独憔悴》)



【例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例3】让我们继承他的遗志,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宋任穷《小平同志永生》)



【例4】“金娃儿,你莫呕气呀!说拐了,只当放屁!你妈妈多好看!我浑了,我存心想当你的后爹爹……”

(李颉人《死水微澜》)



【例1】是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语气很舒缓,但感情较真挚强烈;【例2】闻一多怒斥国民党反动派,使用了愤怒和命令的语气,表现了革命者的气概;【例3】表示决心和愿望;【例4】第一个叹号前祈使句子中的忐忑不安、下定决心表达愿望的感情十分强烈有力。

3.陈述句句末一般用句号,带有强烈感情的陈述句的句末则可以用叹号表示停顿和语气

陈述句和感叹句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带有不同的语气。陈述句是说明事实的,但有时也带有比较强烈的感情,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用叹号来表示感情色彩。

【例1】爸爸实在是好,阿毛可要哭了!——当初为什么同妈妈打架呢?半夜三更还要上街去!家里喝了不算还要到酒馆里去喝!但妈妈知道爸爸在外面没有回来也不应该老早就把门关起来!妈妈现在也要可怜爸爸吧!

(废名《桃园》)



【例2】茶房正步奔上台口,拿木盘拖着跑上台喊:“那经理点个岔曲《风雨归舟》,赏大洋20块!”

(邓友梅《那五》)



【例3】鲁四凤 妈,您到这边来!妈,您在这儿躺一躺。我跟您拿水去。

鲁侍萍 哦,天啊。我是死了的人!

(曹禺《雷雨》)



【例4】杨子荣和七大金刚惊跳起来,刚一出门,座山雕已经站在他们的门前。只见东北小山包上两个匪徒在吼叫:“敌人来了!”

(曲波《林海雪原》)



【例1】用怜悯、疑惑的语气陈述了家庭里的现状;【例2】用兴奋的语气突出和强调赏钱的多少;【例3】表示焦急、惊奇和愤怒无奈。【例4】表示紧张的语气。

有时,陈述句中也用叠用的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叠用叹号一般以两个或三个为限。

【例5】我恳求你立刻入医院医治!因为你延迟一天,便是说你的生命增加了一天的危险!!你的生命,并不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着中国和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宋庆龄《促鲁迅先生就医信》)



4.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句末也可以用叹号

【例1】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例2】年头儿变了,谁还喂得起骆驼!

(老舍《骆驼祥子》)



【例3】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用手打着那猫,一边说:“这也是你动得爪的吗!你这馋嘴巴,人家这是治病呵……”

(萧红《呼兰河传》)



【例4】现在他吃我周家的饭,住我周家的房子,赚我周家的钱,瞒了我在外面胡闹,一早出门,也不来请安,目无尊长,成什么规矩!他还算是念书人家的儿子!

(钱钟书《围城》)



【例1】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真诚感谢和敬意;【例2】通过这一叹号将时局的艰难和骆驼祥子在这种大社会背景下的困窘展露出来;【例3】中表达了团圆媳妇的婆婆洞晓一切的讥讽语气;【例4】则带有强烈的不满情绪。

5.用于招呼或应答的词语后面,表示呼应语清亮有力

【例1】周朴园 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怎么,是你?

……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曹禺《雷雨》)



【例2】那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地喊道:“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

(杨沫《青春之歌》)



【例3】松二爷 李三!他们到底为了什么事,要这么拿刀动杖的?

李三 听说是为了一只鸽子。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宅去,李宅不肯交还……唉,咱们还是少说话好,老大爷您高寿了?

老人 多谢!八十二了,没人管!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唉!

(老舍《茶馆》)



【例4】“嗨!”彼此高兴地喊了一声,握握手。

(黄孟文《安乐窝》)



【例1】周朴园的答语在他认出鲁侍萍后有震惊、慌张,但也有对往事的一丝怀念,情感极其复杂,所以用叹号,而鲁侍萍的答语则有对命运不公的抗争,也饱含现实生活中难言的辛酸,不用叹号不足以表情达意;【例2】表现了革命者在恶劣的环境下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同志之间真诚的关心;【例3】松二爷叫李三的声音很小,老人的答语较普通,却都慎重其事的用叹号,为突出当时茶馆的气氛;【例4】则表达了他们高兴、快乐的心情。

6.用在象声词后面,表示声音的强烈、洪亮有力,加重慨叹的语气

【例1】说的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唬得这么个样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也是个‘银样镴枪头’!”

(曹雪芹《红楼梦》)



【例2】她这次来京的目的,本想劝她的儿子,赶紧讨个媳妇,她可早点抱个孙儿,方头大耳,既肥且皙。哎!不想来京两月,绝少成绩。

(丁西林《一只马蜂》)



【例3】前卫帅哥:你是我的梦中情人!

新潮美眉:你是我爱的唯一!

前卫帅哥:我们结婚吧!

新潮美眉:结婚?

前卫帅哥:我是说网上结婚。

哇噻!

(徐志义《网上婚姻》)



【例4】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的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老舍《茶馆》)



以象声词构成的独词句表示声音强烈时用叹号,但随着词语和语境的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极大区别。【例1】含有许多情投意合的娇嗔;【例2】则有一些装腔作势的无奈;【例3】表达了兴奋与惊叹;【例4】则表现了人物间的指桑骂槐、互不服气、讥讽较量。

有时是通过连续的象声词及叹号模拟某种场景,为后文强调表现的事情做铺垫。

【例5】我从亭子间的窗口望下去,看见一个人像理发匠捶背似的敲我家的后门,“砰!砰!砰!……砰!砰!砰!”

7.有时,也把叹号加上括号插在句中,强调前面的词语,或表示对前面词语的否定

【例1】“把劳动资料提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应当是说把它们“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这不过是顺便提一句罢啦。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例2】记得几年前,停刊时,同时这位常燕生先生,也曾有文章发表,大意说《狂飙》攻击鲁迅,现在书店不愿出版了,安知(!)不是鲁迅运动了书店老板,加以迫害?

(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例3】而文明人(!)差不多可以不假思索地随时利用抽象思维。

(陈原《社会语言学》)



这样用的叹号是标号,一般不表示语气和停顿,而是起一种夹注的作用,以便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例1】表示对“把劳动资料提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这一观点的强烈批判和否定;【例2】表示对常燕生先生说法的愤慨和讥讽;【例3】则是指出那一类人并非真正的文明人。

8.强调句中插入成分,被强调的词语后面用叹号

【例1】受了这个打击,大姐婆婆才不能不管我母亲叫亲家太太,而姑母也乘胜追击,郑重声明:她的丈夫(可能是汉人!)也作过二品官!

(老舍《正红旗下》)



【例2】他不安于游手好闲,可是打算想明天的事,就得去和虎妞——他的老婆商议;他是在老婆——这么个老婆!——手里讨饭吃。

(老舍《骆驼祥子》)



【例3】哟,我们哪敢啊?你是个清白汉子,村上的民兵队长!从来不跟女子搭话,夜里也不在你婆姨身上歇乏……

(陈子度 杨健 朱小平《桑树坪纪事》)



叹号的这种用法在句子中的位置较灵活,主要为突出强调的部分。特点是没有叹号前面的那句话,并不影响全句的意思,但加了这个叹号,则会使全句更有令人咀嚼的韵味。【例1】突出“大姐婆婆”的势力、虚荣,也暗含讥讽;【例2】将祥子对虎妞的爱、恨、烦、又不得不依靠和曾有过的感激等等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通过“这样的老婆”及一个重重的叹号让人们体会到祥子无奈的内心世界;【例3】反映了许彩芳作为一个弱女子与强大的势力进行对抗时,不得不采取更隐蔽、更曲折的方式进行斗争,突出这种势力的代表之一就是民兵队长。

9.表示标语口号末尾的停顿

人们在写标语、呼口号时,一般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语气都比较高昂,以激发起人们的行动,付诸实践,标语口号多属于感叹句,故需在句末用叹号表示。

【例1】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例2】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周恩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例3】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五四运动中学生口号)



10.在一些表示复杂语气和心态的句子末尾,可以采用“!”“?”连用的形式

它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用于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的末尾或用于带惊愕语气的疑问句的末尾。

【例1】王法无亲,你晓得吗?!你身为童生,圣贤之书你读过,本道讲学你听过,平日本道看你品学尚好,殊不知你在家竟无法无天!为何不尊寡母,犯上不孝——来啊!

(二月河《康熙大帝》)



【例2】我高兴了,只说要到他那儿去看看。老头儿白了我一眼,说,“撑的?!”告诉我明天晚上再在这儿等他。

(阿城《棋王》)



【例3】刁德一 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呢?!

(北京京剧团集体改编《沙家浜》)



【例4】王二兰轻轻叹了口气,低下头说:“武同志,我们的事,办不成了……”武艾英忙问道:“怎么回事?!”

(马烽《结婚现场会》)



【例1】是带有愤怒感情的质问句;【例2】是带有复杂感情的反问句;【例3】是带有解释意思的特指问句;【例4】是带有惊讶语气的疑问句。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标点符号要谨慎使用,在现代文法中不提倡使用,请认真审核文句的意义后再作决定。

二、误用辨析

在使用叹号时,要么在语气强烈的句子后面不用叹号,要么随意叠用叹号,要么在一般陈述句中多用叹号,要么不知叹号与引号位置的摆放,这些误用的情况很多。

1.多用叹号

(1)把叹号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疑问句和一般陈述句中

一般陈述句是否含有强烈的感情,要联系上下文,反复研读推敲语意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语气平缓的祈使句和陈述句句末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疑问句句末用问号,但都不能用叹号。

【例1】你们要警惕各种违法人员利用电话进行诈骗活动!也不能为了赚钱而忽视必要的财务规定和要求!

(《社会调查纪实》)



【例2】“怎么看电影不要钱!”他纳闷地问道。

【例1】是叹号使用中常见的误用。叹号主要用在陈述句的末尾。我们前面说过,陈述句的末尾应该用句号,只有当它带有十分强烈的感情时候,末尾才可以用叹号。有人误以为只要带有感情,末尾就要用叹号,这样就必然产生多用的毛病。【例2】是语气比较缓和的疑问句,句末要改为问号。

(2)在句中使用叹号

叹号是句末点号,只能用在一句话的末尾,不能用在一句话的中间。如果在句中用了叹号,就等于把一句话变成了两句话。这样的误用在实际语言使用中也偶有发生。

【例1】祖国壮丽的大自然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强烈地吸引着游子的心。

(《山河颂》)



【例2】粉碎“四人帮”,形势喜人。就拿教育战线来说吧!变化巨大。

(《标点符号用法正误辨析》)



这两个例句就是错误地在句中使用了叹号,结果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割裂开来。

还有些主谓语倒置的句式,按正常语序,叹号本应放在句末叹词后面。但由于倒置了主谓语,谓语放到前面去了,叹词也随着移到了句中。由于叹号只能放在句末,这种情况下的叹号就得相应移到句末主语的后面,而不能放在句中叹词后。

【例3】多么纯朴啊!这里的人民。

(《散文·黄土》)



【例4】另一个站在旁边的日本人插嘴说道:“令人惊叹!服装。”

(《中国的服装真是太美了》《北京晚报》)



【例3】、【例4】中感叹句主谓语倒置,叹号应放在句末。像这样放在句中,就等于将一句话割裂为两句话了。

(3)过多地叠用叹号

一般感叹句只要用上一个叹号就足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了(在表示特定的非常强烈的感情时,叹号可以叠用),根本不必用“!!”或“!!!”的形式。语气的强烈与否,主要是由文章的内容决定的,而不单纯由标点符号决定。

【例1】授权律师严正声明:接产者请看清金奖证书,国家MA检测报告原件,查看营业执照原件与举办单位全称是否相符,谨防假冒!!!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10期)



【例2】又一消费热点!!!新产品微电脑氧气飘香机,能飘各种花香及氧离子。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10期)



【例1】、【例2】中叹号的过多叠用是一种无病呻吟的错误。用一个叹号足以表达强调之意,过多地使用叹号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4)象声词、叹词连用时,不适当地多用叹号

象声词或叹词连用时,一般只在后面一个象声词或叹词末用叹号。

【例1】你看你,告诉你真话,叫你聪明一点,你倒生气了,唉!你呀!

(《病文修改》)



这一例句中,“唉”后面的叹号应该改用逗号。

2.少用叹号

与上述情况相反,有些人、有些出版物又常常在该用叹号的时候没有用,犯了少用叹号的错误。

(1)在表示强烈语气的句末少用了叹号

叹号主要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又表示语气强烈的非谓语句、祈使句和反问句的停顿。在这些句中少用叹号,显然是违背了叹号的基本用法。

【例1】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秋天的吟唱》)



【例2】“日本鬼子来了。”他惊恐地说。

(《话剧天地》)



【例1】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无限热爱之情;【例2】中的话,表现了“他”极度的惊慌。因此“迷人的秋色”和“日本鬼子来了”后面都应该用叹号。

(2)在由象声词单独构成的句子末尾少用了叹号

象声词是否单独成句,要联系上下文来分析。一般说来,由象声词单独构成的句子末尾,应用叹号。

【例1】“哈哈哈。”他得意地笑着。

(《中学生话题作文优化题典》)



【例1】“哈哈哈。”可改为“哈!哈!哈!”。

(3)在肯定或否定的反问句中少用了叹号

【例1】过去,你花的钱都是我给的,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作文技法通鉴》)



【例1】中“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是个肯定的反问句,意思是说不要你的钱,语气强烈,句末应该用叹号。

3.滥用叹号与问号的叠用形式

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主要靠文字,不是靠标点。只有句中包含两种语气都比较强烈时才能将问号和叹号叠用。在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句子着重表达的语气,选用一种合适的符号。

【例1】你在来信中谈到了对“幸福”的疑问,那么就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幸福?!

(《家庭》)



【例2】北京动物园的同志一再希望记者把这些实情转告读者,让大家判断:该园的动物是否在挨饿?!

(《社会观察》)



这两个例句所表达的疑问和感叹色彩都不十分强烈,叠用问号和感叹号是没有必要的,保留叹号即可。

4.引文中叹号的位置

如同引用疑问句一样,如果直接引文是感叹句,不论是完整引用还是部分引用,一般要保留引文原来的感叹语气,把叹号放在引号内。

【例1】一次大操场举行操典,他一声口令如山倒:“立正——”!

(《文汇报》1991年3月11日)



【例2】“……后来在《门外菜花大放》一首中更写道:“春来每载兼旬酒”,“爱看十顷菜花黄”!

(《文艺评论》1997年第5期)



这两例句末的感叹号都应该放在引号内,因为这里的叹号表示的是引文所固有的感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