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复仇记》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王子复仇记》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48 黑白片 142分钟

英国双城影片公司摄制

制片人兼导演:劳伦斯·奥立弗 编剧:劳伦斯·奥立弗 艾伦·登特(根据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改编) 摄影:德斯蒙德·迪金森 主要演员: 劳伦斯·奥立弗(饰哈姆雷特) 琼·西蒙丝(饰莪菲莉娅) 艾琳·赫莉(饰葛楚德) 巴兹尔·西德尼(饰克劳狄斯)

本片获1948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美工、最佳服装四项奥斯卡金像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及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奖,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两项金球奖,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演员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

【剧情简介】

丹麦王国的城堡里,霍拉旭和另外两名守城的官兵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幽灵。他很像死去的先王,当北极星升起在夜空,他就神秘地出现;一旦公鸡啼晨,他又匆匆消逝。

先王突然去世尚不足月,王后葛楚德就改嫁国王的弟弟克劳狄斯;克劳狄斯因此篡夺了王位。这件事强烈刺激了年轻的王子哈姆雷特,他为父亲的去世极度悲伤;又为母亲的乱伦感到耻辱。对于新国王,哈姆雷特非常反感,觉得他一点也不像自己完美的父亲。听了霍拉旭的报告,哈姆雷特决心去亲自等候幽灵。

深夜,幽灵重新出现了。他向哈姆雷特招手,引导哈姆雷特来到城堡尽头.并告诉哈姆雷特:他就是先王的灵魂, 正在炼狱受着酷刑。他并非像传闻所言,是在花园睡觉时被毒蛇咬死,而是遭到了弟弟克劳狄斯的暗害。他要求儿子为自己复仇,但复仇时不要玷污了自己的品质,并且不能伤害自己的母亲,至于王后的罪恶, 由上天惩罚就行了。哈姆雷特让亲历其境的几个人赌咒保密,立誓报仇。

为了复仇,哈姆雷特采取了装疯的策略,以便消弭叔叔克劳狄斯的疑心。从此,哈姆雷特在服装和言行上都变得狂妄怪诞起来。王后不知内情,以为儿子是因为哀悼亡父及爱情的缘故才变成这样。然而,克劳狄斯并不放心,打算将王子放逐到英国。

哈姆雷特热恋着御前大臣波洛纽斯的女儿莪菲莉娅,他给莪菲莉娅写信,一再表示爱慕。但波洛纽斯和莪菲莉娅的哥哥莱阿替斯都反对这门“不现实的婚姻”,他们告诫莪菲莉娅:哈姆雷特的地位太高,小心上当受骗。可莪菲莉娅无法摆脱对于哈姆雷特的深情,她不断试探哈姆雷特。可哈姆雷特为了伪装得更像,不敢向心爱的姑娘表露真情;仅仅暗示自己真挚的爱。这使莪菲莉娅的精神十分痛苦。

宫中来了一班戏子,哈姆雷特借演出前的机会继续装疯,他在爱情折磨下说出的双关语进一步刺伤了莪菲莉娅。波洛纽斯处心积虑地刺探哈姆雷特,可总猜不透王子的心。

戏班演出的是和谋杀先王相仿佛的剧情,哈姆雷特暗中观察叔叔的反应。从国王失态的神色中,哈姆雷特证实了幽灵说出的真相,他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了挚友霍拉旭。

良心的谴责搅得克劳狄斯坐立不安,他祈祷上天的宽恕。此时哈姆雷特恰在其侧,当王子正要动手时,一个念头制止了他——此时复仇正遇罪人忏悔,等于将恶人的灵魂送上天堂。必须在恶人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时再砍倒他,这样克劳狄斯的灵魂只能坠入地狱。高贵的哈姆雷特终于放弃了这次复仇的良机。

在母后的寝室,哈姆雷特斥责王后葛楚德。王后误以为哈姆雷特会将自己杀死,恐惧地叫嚷起来。同时,帷幕后也发出了“救命!救命!救命!”的呼叫。哈姆雷特认为是国王藏在里面,拔剑刺去,没想到扎死的是充当密探的波洛纽斯。借责备波洛纽斯的愚蠢,哈姆雷特又在灵魂上狠狠鞭挞了母亲的背叛,使得王后心如刀割。这时,幽灵重新出现,他要求哈姆雷特帮助母亲解脱良心上的折磨。

国王发现了波洛纽斯的死,更加怀疑哈姆雷特。他要王子立即出发去英国,并在捎去的信中要求英王将哈姆雷特处死。没想到哈姆雷特出海后遇上海盗船的袭击。交战中哈姆雷特作了海盗的俘虏。海盗们为求日后得到报答,优待了丹麦王子,并将哈姆雷特释放。哈姆雷特信告霍拉旭火速赶来,护送他回国。

回国后,哈姆雷特在墓地遇上一位掘墓人,正当他们进行一番充满哲理的对话时,来了一支送葬的队伍。队伍中有国王、王后和臣子们,可葬仪却很草率。哈姆雷特满腹狐疑,主教告诉他:被埋葬的是一个自寻短见的姑娘。按照教规,这种死法只能葬身荒野;只因上头有令,才得以安埋墓地。这姑娘就是哈姆雷特心爱的莪菲莉娅。

原来,莪菲莉娅得知父亲竟然死在恋人的手里,哀痛欲绝,很快就神经错乱。姑娘唱着歌,用鲜花野草编成花圈。当她要将花圈挂在河边的柳树上时,树枝断了,姑娘落水身亡。

莱阿替斯因父亲和妹妹的惨死深恨哈姆雷特,他跳进妹妹的坟墓,悲痛欲绝。哈姆雷特不能忍受有人比自己更加痛苦,也一块儿跳了进去,他说自己对莪菲莉娅的爱比四个哥哥还要深。哈姆雷特的表白并没取得莱阿替斯的谅解,国王又用心险恶地从中挑拨,莱阿替斯提出了要和哈姆雷特比武;哈姆雷特不明真相,接受了挑战。

在国王的安排下,莱阿替斯准备了一把尖头毒剑,哈姆雷特使用的却是无毒的圆头剑。莱阿替斯起先麻痹哈姆雷特,一旦得手,就用毒剑给他致命的一击。哈姆雷特仍不知情,他无意中将自己的无毒剑换过了莱阿替斯的有毒剑,并回刺了对方。这样,莱阿替斯也自食其果。这当儿,王后突叫中毒。原来国王给哈姆雷特备下的饮料中下了毒, 王后毫无防备地喝下了。哈姆雷特顿起疑心,当即下令追查。莱阿替斯临死前说出了真相,哈姆雷特原谅了他,并将涂有毒药的剑头刺中了国王,这个阴谋家终遭报应。哈姆雷特要求霍拉旭在他死后将真相大白天下,然后闭上了眼睛。将士们抬起了这位高贵的王子鸣炮致哀。

【鉴赏】

英国的古典文学戏剧是其传统文化的瑰宝,莎士比亚戏剧更是英国的“国粹”。将这“国粹”搬上银幕而不伤其神髓,一直是英国电影艺术家的一个心愿。英国人的这一民族心愿终于在劳伦斯·奥立弗手中得以实现。

奥立弗是英国最著名的戏剧、电影演员,他曾任老维克剧团团长和英国国家剧院院长,因艺术上的成就册封勋爵,成为终身贵族和英国戏剧界第一位上院议员,在英国这是戏剧界有史以来的最高荣誉。奥立弗在老维克剧团以演莎剧闻名,对莎剧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他在英、美又曾主演过不少电影,对电影艺术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1944年当他接掌老维克剧团的领导权后,便开始了将莎剧移植到银幕上的尝试。首先,他自任制片、导演和主角,将莎剧《亨利五世》搬上银幕,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美国影艺学院因此片授予他一项奥斯卡特别奖)。这第一步的成功使得奥立弗雄心勃勃地决定进一步把《哈姆雷特》改编成电影《王子复仇记》。然而,尽管有了《亨利五世》的经验,《王子复仇记》的拍摄依然是极为困难的。将莎剧改编成电影至少要冒来自两个方面的风险:莎剧权威在学术上的苛求和一般观众因理解的困难而带来的票房考验。从美学上说,40年代末的电影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它同戏剧艺术的差异非常明确。莎剧是公认的戏剧艺术高峰,奥立弗虽然成功地改编了《亨利五世》,但《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悲剧,要用业已成熟的电影表现形式来体现莎剧的精髓,这个挑战只有奥立弗这样影剧两栖的艺术大师才敢迎接。

根据电影艺术的规律,改编者明确了“加快节奏、缩短篇幅、通俗易懂”的目标,对原剧进行了很大的改造。他们删减了大段不适合电影表现的戏剧对白,去掉了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这两个人物,随之又简化了若干情节。这些改造应当说是大胆而成功的,虽然上演后遭到不少批评家的抨击,但从电影的拍摄来说,无疑是必须的。因为原剧的对白产生于17世纪英国舞台,离当时已有300余年,不经大段删减(包括人物和情节),不仅在长度上不适合于电影,而且不符合观众接受的习惯。但同时,奥立弗又在对白中保留了莎剧特有的化风格,这说明改编还是力求忠实于原著的。最后完成的剧本是一个戏剧化的电影本而非电影化的文学本,这同后来苏联导演柯静采夫和日本导演黑泽明对于莎剧彻底电影化的改造是不同的。

在影片的造型方面,奥立弗也基本采取了戏剧风格,他将非必要的布景一律从简,同时为了避免与剧情的阴郁气氛不相协调,不使用色彩修饰影片,影片的基调始终是“灰色”或“死黑色”。因为在奥立弗的眼中,《哈姆雷特》是一座雕塑,而不是一幅油画。在形式上,影片的造型也更接近舞台而非生活的真实。这些虽然不符合于电影的本性,但却有利于忠实原作的风格。从影片获奥斯卡美术设计奖来看,对奥立弗和罗杰·弗斯的追求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同样是为了戏剧电影的美学追求,奥立弗在影片中强调运用了深焦距摄影的技巧。这种技巧能将前景和背景拍得同样清晰可辨,具有黑白影片的最大魅力。这种技巧大大减少了“追拍”和分切——例如,对白时就不必把画面从这个人物的面部切换到那个人物的面部,这样就能够拍摄较长的镜头,而且避免造成字里行间的诗意中断,以取得不寻常的戏剧性效果。尽管这是部戏剧电影,但在摄影机运动上毕竟不同于早期的戏剧电影。奥立弗充分发挥了电影视点的灵活自如,比如哈姆雷特夜遇幽灵的那场戏,摄影机就采用了跟移的手法,将城堡的幽深、恐怖,哈姆雷特遇父的神秘、急切表现得异常精采。这都是观看舞台剧时由于视点固定所无法体验到的艺术效果。

奥立弗是伟大的莎剧演员,他那圆润、动听的嗓音和富于表情的面部,将哈姆雷特演成了一个深刻真挚的人物。虽然当时奥立弗已经40岁了,但他在影片中的表演仍然像一个年轻王子那样地身手矫健,充满活力。影片中的决斗场面被普遍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优秀的击剑连续镜头。乔治·萨杜尔认为奥立弗的演技使这部作品“具有一种伟大的气魄”。同台演出的其他演员也都出色地完成了各自的角色。扮演王后葛楚德的艾琳·赫莉比奥立弗小13岁。她扮演的王后既像一个母亲,看上去又年轻妩媚,足以打动克劳狄斯下毒手谋害自己的胞兄。莪菲莉娅一角选择了18岁的琼·西蒙丝,她在这之前扮演了《孤星血泪》中的艾斯泰拉,受到奥立弗的赏识,几经周折,最终应邀出演。琼·西蒙丝演莎剧完全是生手,她甚至不曾看过莎剧,她的全部实践经验就是拍电影。原先,她对这个角色没有一点信心,但奥立弗坚信自己的选择。结果,西蒙丝的“舞台”味最少,是全班演员中最接近于“电影化”的表演。

《王子复仇记》上映后获得巨大成功,用一位评论家的话说:“劳伦斯·奥立弗为莎士比亚——同时也是为珍爱或者愿意学着去珍爱莎士比亚的人们——做出了贡献;如果有谁也能这样做的话,那他当然是他自己时代中卓有成就的人了。严格地说,奥立弗的两部影片(指《亨利五世》、《王子复仇记》——撰写者注)还不是富有创造性的电影艺术作品:当代电影的基本艺术最主要的是视觉因素,而他那富有视觉魅力的影片的艺术特点却主要是语言艺术。奥立弗的影片在电影、戏剧和文学三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等边三角形,也就是在三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就是一种精心培育的生命力闪耀出的光辉,这就是艺术。”——詹姆斯·艾吉(《时代》杂志)。

在这之后,奥立弗又监制、执导和主演了根据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另一部电影《理查三世》(1956),同样大获成功。这三部莎剧电影不仅标志着奥立弗电影事业的辉煌成就,而且也被公认为是英国戏剧电影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