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月亮 [意大利]莱奥帕尔迪》读后感

哦,姣好的月亮!记得一年前,

我来到这座山冈,满怀忧伤,

又一次仰望你,当时你像现在一样,

高悬在那边树上,把一切照亮。

可是我当时热泪盈眶,

你的脸儿就显得朦朦胧胧,

因为我过去的生活既受尽折磨,

现在也并没有变样,

哦,我可爱的月亮。

不过对痛苦的往事

一一追忆,细细思量,

对我也能帮不少忙。

哎,青年时代该多么欢畅,

那时我满怀憧憬和希望,

而回忆的历程却不长。

往事的回忆固然令人悲伤,

而痛苦却天久地长!

(钱鸿嘉译)

【赏析】

莱奥帕尔迪在偏僻落后的家乡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感到极为孤独寂寞,因而很想到外面求学,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然而,思想保守的父亲拒绝了他的请求。在1819年计划出逃失败后,莱奥帕尔迪就像“一截枯萎的甘蔗”,继续滞留在闭塞沉闷的小镇。生活的不幸,让他只能与缪斯女神对话,将无限的感伤寄托在诗歌创作中。《致月亮》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后来收入《田园诗集》中。在这首诗歌中,莱奥帕尔迪渲染了一种孤独对月、形影相吊的寂寞,以及追忆往昔、感叹生活的幽思。

诗人首先以直陈的方式为我们推出全诗的核心意象——月亮。按照诗人的说法,一年前他也来到过“这座山冈”,也像现在这样“仰望”天幕中高悬的月亮。对于诗人来说,月亮就像一位知己,在他郁闷的时候,细心地聆听他的倾诉;在他寂寞的时候,安静地陪他一起守望深邃的夜空;在他脆弱的时候,用坚强的目光帮助他驱逐内心的怯懦。这种与月亮的不解之缘,有些类似于我国诗人李白的“举杯邀明月”,都是一种借月亮排解孤独、抒发情怀的方式。

随后,诗人抚今追昔,言语之中透露出深深的痛苦。过去的生活“受尽折磨”,更为可怕的是,“现在也没有变样”。这种痛苦,首先是一种肉体上的痛苦。他从小就迷上了读书,疯狂地汲取各种知识,却也因此拖垮了身体。他的脊柱开始弯曲,视力逐渐下降,健康状况堪忧。在创作这首诗期间,由于眼疾加重,他在长达九个月的时间里都不能看书。残病之身,无法承载他求知和远行的渴望,反而成为束缚他前进的囚室,带给他无尽的遗憾和绝望。其次,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思想保守的父亲,性格蛮横的母亲,他们共同钳制着多愁善感的诗人,逼迫他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要求他从事枯燥的宗教职业。身边没有理解他的人,没有可以说话的人,更没有帮助他走出痛苦的人。黑压压的现实,让他苦闷忧郁,甚至令他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只能抬起头颅,向“姣好的”、“可爱的”月亮寻求慰藉。

在诗的末尾,诗人娓娓说道,“往事的回忆固然令人悲伤”,“而痛苦却天久地长”。这样的诗句显然有着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年纪轻轻的诗人饱受身心折磨,也难免会滋生这样的人生观。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诗人就这样被生活的痛苦、悲观的情绪击倒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诗人一直认为,虽然人类是大自然的弃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只不过是海市蜃楼,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清醒地正视现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生存下去的勇气。在另一首著名的诗篇《亚细亚流浪牧人的夜歌》中,诗人便表现出这种直面痛苦的气概。

全诗语言洗练朴素,格律自由多变,在饱满的情感、鲜明的意象、生动的铺陈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细微的心理活动,富有感染力。

(蔡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