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金特》读后感|赏析

我向蔷薇寻我的快慰,

那吸引住我心的蔷薇,

战胜严寒冰冻的蔷薇,

它的花一年到头常开,

在菩提树旁可看到蔷薇,

别处没这样可爱的花卉。

人们赞美褐色紫罗兰,

它们却也值得赞美;

但由于只有孩子们喜欢,

我也并不觉得可贵,

蔷薇有可以自炫的光华,

因此我要选盛开的蔷薇花。

蔷薇跟天神有血缘关系,

它是花国中的女王;

花容胜过最美的天气,

甚至胜过曙光的面庞,

它是明星,照耀着人间,

什么也不能使它暗淡。

我拿蔷薇来装饰头发,

我把蔷薇浸在美酒里,

对于我这样的青春年华,

蔷薇将是最好的兴奋剂,

蔷薇可装饰我的笛管,

做我这大诗人的花冠。

我对蔷薇赋好诗吟诵,

我把心靠着蔷薇安睡,

我对蔷薇做我的绮梦,

怀着温暖的恬静的喜悦……

我如有一天离开尘网,

我愿有蔷薇放在棺柩上!

(钱春绮译)

【赏析】

《蔷薇》这首诗抒写的是诗人金特的自我理想和不懈追求。蔷薇即蔷薇科玫瑰花,既是诗人理想和追求的象征,也是诗人高洁人格的象征。金特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启蒙作家。他是个追求思想自由、不求功利的诗人,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生活,独立创作。可是当时的客观条件不允许,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违心地去寻求宫廷的支持和固定的职位。他一生为找寻一个安身之处奔波,但是始终没有结果。他追求的理想无法实现,他鄙弃的现实非接受不可,这就是金特的悲剧,是贯穿他一生的矛盾和痛苦。无法忍受这种折磨的金特,一贫如洗、疾病缠身的金特,28岁就离开了人世。

此诗就是金特自身经历的写照。全诗共五节,每节六行。第一节写道,蔷薇给诗人带去了一种“快慰”,深深吸引住了诗人的心,因为这种花朵有一种精神,在“严寒冰冻”的艰难的气候条件下,依然盛开怒放。诗人说“它的花一年到头常开”。可见,蔷薇的生存能力十分强。诗人歌颂蔷薇的生存力,鼓励自己也要像蔷薇一样在当时的社会中能够坚强地生活。接着,诗人通过蔷薇的邻居——“菩提树”来衬托蔷薇的高洁,他说:“在菩提树旁可看到蔷薇,/别处没这样可爱的花卉。”言下之意是蔷薇只和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的菩提做伴。第二节,诗人将“蔷薇”与“紫罗兰”作比较,他认为紫罗兰“只有孩子们喜欢”,而只有蔷薇才有“自炫的光华”,所以诗人更喜欢蔷薇,更愿意歌颂蔷薇。第三节,诗人讲述蔷薇和“天神有血缘关系”,歌颂它是“花国中的女王”,是“照耀着人间”的“明星”,歌颂它的美丽胜过“最美的天气”,胜过“曙光的面庞”。第四节,诗人就像《离骚》中的屈原一样,要用这种高洁美丽的植物来作为自己的饰物,他“拿蔷薇来装饰头发”,用蔷薇来“装饰我的笛管,/做我这大诗人的花冠”,以此来表现自己有着和蔷薇一样高洁的人格。他还把蔷薇花浸入美酒中,认为这种浸了蔷薇的美酒正是激发自己创作热情的“兴奋剂”。最后一节,诗人继续歌颂蔷薇,要“把心靠着蔷薇安睡”,并且让蔷薇进入自己的梦乡。有了蔷薇点缀的梦,那是怀着“温暖的恬静的喜悦”的梦。甚至如果诗人离开人世,他依然选择蔷薇来装点自己的棺柩。《蔷薇》一诗虽然是金特个人经历的写照,但是他的杰出之处就是把这种个人的情感普遍化了,激发了人们对高洁人格的执著追求,对丑恶现实的憎恶。

金特的诗不再故弄风雅,文字游戏,自作多情,它是诗人真情实感的体现,是具有主观感受的个性化的诗,宣告了德国诗歌新时代的到来。他是经克洛卜施托克到歌德这条诗歌发展路线的起点和先导。

(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