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歌 [德国]法勒斯莱本》读后感

又已是夜晚时分,

安宁轻轻降临,

罩上田野和森林,

人世也已安静。

只有岩边的小溪,

还在那儿奔腾,

永远永远地流去,

发出淙淙之声。

夜晚也从不给它

带来安静小休,

大钟也从不给它

敲响休息之歌。

我的心啊,你也是

如此忙碌不闲:

只有上帝能给你

赐予真正晚安。

(钱春绮译)

【赏析】

《晚歌》作于1837年,是法勒斯莱本的名篇之一,写得朴实自然,有民歌风味,音乐家舒尔茨为此诗作过曲。

法勒斯莱本的创作年代是现代主义诗歌产生的前夜,许多传统审美意象即将在新诗人笔下发生重大变化。但法勒斯莱本的诗仍基本属于古典意境。第一节徐徐展开一幅静谧的田园夜景: 夜幕降临,四野寂静。夜晚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来说,意味着安谧、宁静,温馨的休憩替代了辛劳与喧闹,大自然与人世皆归于静默。

第二节略有转折: 静默中响起淙淙流水声,“岩边的小溪”在奔腾流淌。小溪的流动一方面给静谧的诗境加入了声音与活力,另外也在诗歌的“空间”向度上加入了“时间”之维——“永远永远地流去”,逝者如斯,一去不返。溪流的意象为此诗拓开了一个悠长的时空境界,静寂的乡野显得灵动、悠远起来。

第三节继续感叹于溪流的不可止息。与人们的入夜安歇不同,夜晚不能给小溪带来休憩;小溪的命运便是流淌,无论昼夜春秋,永无休止之时。

经过两节铺垫,第四节引入真正的主角——抒情主人公的“心”。小溪其实是喻体,要比拟的是“我”的同样忙碌不止的心。人被抛于世间,便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操心,如同流水一般亦无止息。白昼固然要应对种种事务,夜晚也不得安歇,当黑暗来临、外界归于寂静时,人更易于听见内心的声音,这声响绵绵无绝期。诗人并没有明言“心”为何思虑,大约是表明只要活在现世,人世之欢喜烦忧便无尽时,而“心”亦只有等待上帝赐予真正的宁静(暗喻死亡)。对于信仰宗教的人,死亡并非悲惨结局,它意味着回到上帝身边,进入永恒的幸福、光明与安宁。

从静到动,从宁谧空间进入悠远时间,从具象事物转喻心理,流畅自然,简洁优美。

(钟丽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