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 [瑞典]马丁松》读后感

出海你觉得春天或夏天仅仅像一阵微风。

漂流的佛罗里达海藻有时在夏天开花

春夜里一只鹈鹕朝着荷兰飞去。

(北岛 译)

【赏析】

这首歌题名《出海》,选取的是海员出海时的瞬间印象,用三句散文化的语言写成的。这首短诗也鲜明地体现了马丁松诗歌的特点: 快速的联想、丰富的想象、易于激动的感情和可爱的幽默感。

对于海员们来说,大海就是他们的家园,就是他们获得生存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就是他们的工作场所,对他们来说,大海就意味着一切。而出海就是这一切的开始,一切的生存,一切的生活,一切的明天,一切的未来,一切的希望,所有的一切都系于这个起点。未来的征程无论是阳光明媚或是风雨飘摇,既然选择了海员的生活,就得坚定地选择面对,这才是海员们的气概,而这一切都是从出海这条起跑线开始的。大海变幻莫测,未来也无法预知,与其陷入悲伤怨艾,不如主动迎接挑战和希望,前面或许骇浪滔天,但只要自信面对,只要心中充满希望,那么所有的艰难险阻在坚定乐观的信念面前,都如同微风拂面。

诗人曾经做过六年海员,他的这段海员经历和诗人身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完全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一般海员们都能体会到的那种对明天、对希望、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歌的时候,他是用自己的全部经历和生命体验去写作的,诗人和海员这两个身份已经在他身上完全融合为一体,不能分开丝毫。创作时诗人的思绪瞬息万变,甚至可以说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貌似简单的一句诗,却也包涵了丰富的内容。作者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思维的触角充分延伸,第二句诗中描绘的平常的海洋景象却联通了时间、空间两个领域,“夏天”是时间,“佛罗里达”是空间,时空经纬织成的网络在“海藻”处联结,从而造成了一种上下左右四散弥漫的立体感。而“漂流的”、“有时”这两个限定词也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漂流”表现了海藻处在海洋上的状态,海上无风三尺浪,海藻当然也会如浮萍一样随波逐流;而“有时”把连续的时间分割成了不同的时段。这两个限定词的同时使用,既有潮起潮落,也有时断时续,这就割断了空间和时间的整体连续,在一个强大封闭的立体时空体内,造成了一种分割和不定的状态,这又增强了诗歌的流动感。而且,那有时在夏天开花的佛罗里达海藻,是否也像无根的浮萍一样飘浮不定、居无定所,从而是海员生活状态的一种象征或暗示呢?

“春夜里一只鹈鹕朝着荷兰飞去”中提及的“鹈鹕”,善于游泳和捕鱼,喜群居。这种习性不正与海员相近吗?黎明到来前的春夜里,那一只鹈鹕,是离群的孤雁,是孤独的弃儿,是黑夜的精灵。这个精灵在春天的夜色里,向往着前方,向往着明天,向着荷兰这个充满了风车、郁金香的美好国度飞去。

从整体来看,诗歌第一行写的是海员出海之前的感觉,或者说是一种心理预期、心理状态;而二、三两行,写的是出海之后的海景,“海藻”也好,“鹈鹕”也好,都是海员出海时经常碰到的海景,是实景。可以说,第一行是虚写,第二、第三两行是实写,整首诗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周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