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玛丽·彭斯》读后感|赏析

愿这儿的河岸和山坡上

 树林青绿,花卉美丽,

愿环绕城堡的小溪里

 水流永远清澈见底!

爱神最早在这儿展绿袍,

 久久逗留着不忍离去,

因为在此地我与她分离——

 我甜蜜的高原的玛丽。

青翠的白桦树笑得多甜,

 山楂花开得多茂盛,

在它们芬芳的树荫里,

 我曾把她紧抱怀中!

黄金的时辰啊展开双翅,

 从我和爱人头上飞逝;

她是我的光明和生命——

 我甜蜜的高原的玛丽。

说不尽的誓言,分不开的拥抱,

 我们分别时柔情萦怀;

互相约定了今后常相会,

 才把我俩生生掰开。

唉!死神不合时令的降霜,

 过早地把我的花儿掐去,

如今泥土冰凉、青草萋萋,

 已盖住我高原的玛丽!

变苍白了,那玫瑰般的唇,

 我曾吻得一往情深!

永远熄灭了,那闪亮的眼神,

 曾把温柔倾注我身!

那颗热烈地爱过我的心

 如今腐蚀在沉默的地里!

可是在我胸中在我心底

 活着我高原的玛丽。

(飞白译)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中提到的玛丽实有其人,她名叫玛丽·卡姆蓓尔,是彭斯结识的一位苏格兰高地的姑娘。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罗伯特·彭斯和玛丽·卡姆蓓尔伫立在小溪的两岸,双双捧着《圣经》。一番山盟海誓之后,他们依依而别,但从此再也没有相见。玛丽回乡后死于热病,彭斯也回到自己的教区,因与人私通而遭到教会的责难。当玛丽的死讯传来时,年轻的诗人真是悲痛欲绝。他赶到他俩幽会过的埃尔河畔,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玛丽的名字。但回答他的只有白桦林间飒飒的风声和小溪淙淙的水声。人去物在,更令人心痛欲裂!为了排遣自己的痛苦心情,也为纪念已经消逝的那份柔情蜜意,彭斯写下了这首民歌,将声声痛苦的呼唤转换成优美动人的诗篇。

全诗以苏格兰高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为背景,缓缓展开对情人的追思。第一节睹物思情,是全诗的引子。诗人重游幽会故地,思念逝去的情人。情调是沉郁、哀伤的。从第二节开始,情调转为热烈而欢快。此时此刻,诗人似乎忘掉了悲痛,回到了那已经消逝的爱情世界,沉浸在销魂之境中。炽热、欢快的情感持续到第三节前四行达到高潮,突然中止。一声“唉!”的插入,把诗人拉回现实。于是,欢乐的回忆突然转为悲痛的叹息,美丽的高地风光换成一幅凄凉的坟地图景,强烈的情感反差凸现了悼亡的主题。在此基础上,第四节诗人将重点放到已逝的情人身上三个最动人之处展开追思。嘴唇、眼神和心脏是表达爱情最敏感的部位,也暗示了情人最宝贵的三种品质: 美丽、温柔和真诚。而此刻,这三者都已不复存在,只有在诗人的“胸中”和“心底”,情人的形象仍栩栩如生。

在形式上,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民歌常用的复沓手法。每一节都以“高原的玛丽”押韵结尾,前呼后应,仿佛诗人的声声呼唤在高山空谷激起的层层回声,造成一种缠绵悱恻的悲怆效果。

(张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