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情感教育》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作家福楼拜(1821—1880)的自传体长篇小说。1840年,外省青年莫罗刚从中学毕业,回家途中,在船上认识画商阿尔努夫妇。阿尔努夫人在莫罗眼中是美的化身,她的一举一动既闲适又庄重,语调妩媚轻柔,相见之后,神魂为之颠倒。到巴黎后,他想方设法要再见到她。未见到她之前朝思暮想,认识之后又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感。在与阿尔努夫人相爱之前,他还认识过别的女人,但巴黎生活的诱惑加上纯洁爱情的曲折,未能使他做到自始至终,坚贞不二。小说还写了莫罗在巴黎生活的其他方面:他早就想成为法兰西的司各特,他对音乐也感兴趣,曾经租了一架钢琴谱写了几首德国华尔兹舞曲;他跟佩斯林学过画;还准备参加议员竞选。他几乎对什么都想试试,但都不成功。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精神生活枯竭了,人也进到了中年。一个晚上,阿尔努夫人忽然来到,两人激动之余互诉衷肠。最后阿尔努夫人留下一绺白发离去。全书在莫罗和戴洛立耶两人炉边叙旧后结束,两人各自回顾自己的一生,得出同一结论:“都是虚度年华,一个梦想爱情,一个梦想权势。”

这部作品是以二月革命为背景的,它写了法国整个浪漫主义时代的崩溃,六月起义失败对个人命运所产生的种种影响,企图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命运、结局来为读者提供思考问题的线索。首先是莫罗,这个人物的气质性格可以用作者的话来概括:“集一切弱点之大成”,他有追求理想爱情的直觉与表现,但他缺少毅力与决心。在他的生活中两个女人的份量最重,同“这两个人交往,仿佛是两支乐曲在他生命中弹奏:一支轻快激昂动人心魄;另一支庄严,几乎有宗教般的笃诚。”他的感情生活就是这两支乐曲的共鸣与交织。在思想上如果说革命爆发时他还具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想感情,到了革命遭到镇压阶段,他放弃了一切原则,成为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一个时代的消极英雄,一个自怨自艾的庸人。其次是阿尔努夫人,这个人物的原型是作者15岁时遇到的一个名叫施莱辛格的女人,她的丈夫是音乐出版商。福楼拜与她交谈后便深深地爱上了她,但一直等到35年以后,当她丧夫成为新寡时,他才给她写第一封爱情信。至于萝莎妮和唐布罗士夫人的淫荡生活,画商阿尔努的损人利己哲学,以及戴洛立耶政治上的一味投机,也都是那个时代的面貌特征。作家避免对人物、对生活作出个人的反应,不妄加评论。让人物按生活的逻辑, 自然地发展下去,寻求各自的归宿。其次,他还着重人物心理的刻画,不是静态地描述意识的平静湖面,而是紧紧地把握住那种情态思绪激荡起伏的时刻,心的快速节奏。例如写阿尔努夫人失约后莫罗的心理变化:羞怒、悲戚、轻松、激烈行动的渴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