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国际歌》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人欧仁·鲍狄埃(1816—1887)的代表诗作。此诗原名《国际工人联盟》,是诗人面对被残酷屠杀的巴黎公社社员的血泊,怀着沸腾的热血写成的。此诗出版后第二年,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应里尔市工人合唱团之托,为此诗谱曲。1896年法国共产党在里尔召开第14次代表大会,工人们为反击国家主义者的破坏而高唱这首歌,并将题目改为《国际歌》。自此,《国际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心声。全诗由六段主诗和一段副歌组成。在第一段中,作者将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们看作一个整体,号召他们勇敢地为真理而斗争;第二段鼓励奴隶们砸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旧世界,由“一无所有”的“奴隶”变成当家做主的主人;第三段用无产阶级的革命观点,阐明了劳动人民要获得自由幸福,唯一的途径是靠自己的斗争,而不能寄希望于“救世主”和一切“神仙皇帝”,号召劳动者冲破传统观念的约束,正确地阐明了人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劳动人民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的道理;第四段提醒无产阶级要不断地进行革命斗争,只有不失时机,前仆后继地战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第五段再次强调指出劳动人民是人类世界的创造者,因此一切应归劳动者所有,决不能容忍一切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第六段以革命的浪漫主义抒情手法,展望“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的美好图景;最后,在副歌中,诗人高呼:“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是马克思起草的第一国际《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的形象化的阐述,是巴黎公社革命经验和教训的艺术总结,是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心声的艺术外现。列宁在为纪念鲍狄埃逝世25周年而作的《欧仁·鲍狄埃》一文中写道:“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国际歌》用分节歌形式写成,副歌中反复咏唱“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情绪激昂,号召力很强,点出了全诗的主题,形成了全诗的高潮。《国际歌》是无产阶级战斗的诗篇,激越的进行曲,展示美好未来的绚丽的图画。诗、曲、画浑然一体,构成了《国际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