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E.M.》作家人物简介

【生卒】:1879—1970

【介绍】:

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伦敦的一个建筑师家庭。福斯特父亲早亡,由母亲和婶祖母养大。少年时就读于肯特郡坦布里奇公学的经历使他对英国的“公学”制度十分反感。1897年,他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在那里,他结识了约翰·凯恩斯、利顿·斯特拉奇等人。他们推崇托马斯·莫尔摈弃旧体制、创立新伦理的思想,生活在一种自由主义、怀疑论、崇拜南欧和古代文明的文化氛围中。1901年,福斯特加入了门徒社,后来又通过门徒社,加入布鲁姆斯伯里派,成为英国当时上层知识分子中进步力量的代表。他关注人性自由的人文观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大学毕业后,他到意大利和希腊旅游,陶醉于异族文化,对英国僵化的社会体制更为不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斯特加入了红十字会,被派往埃及亚历山大城。1912年和 1921年,福斯特曾两次游历印度。这些经历都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6 年,他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聘为荣誉研究员,1970年在考文垂去世。福斯特一生创作了六部小说:《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1905)、《最漫长的旅程》(The Longest Journey,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with a View,1908)、《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1910)、《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以及同性恋小说《莫利斯》(Maurice,1971)。其中,《印度之行》是作者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小说,而在此之前的《霍华德庄园》就已经奠定了福斯特作为文学大师的地位。除了这六部长篇小说之外,福斯特还著有一部演说集《小说的几个方面》(Aspects of the Novel,1927)和杂文集《阿宾哲收获集》(Abinger Harvest,1940),此外还有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传记。福斯特的小说语风清新淡雅,文笔细俏皮。他的很多作品都被译成各国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虽然这些作品所表现的都是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社会,但其中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精神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仍有着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