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纳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Mohammad Ali Jinnah, 1876—1948),巴基斯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巴基斯坦国创建者。



真纳1876年12月25日生于卡拉奇。父亲蓬迦·真纳是卡拉奇的皮革商人,共有七个子女,真纳是长子。他六岁开始在卡拉奇读书,10岁进入孟买戈库尔·达斯·泰吉小学。11岁回到故乡,在卡拉奇市信德·马德拉萨中学就读,15岁转入基督教传道会中学。同年与阿迈·贝伊结婚。

1892年,真纳离开祖国,前往英国伦敦攻读法律。1896年取得伦敦林肯律师学院高级律师资格。英国的教育,尤其是英国自由党人对真纳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真纳曾经说过:“自由主义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深入到我的肺腑。”

1896年,真纳回到卡拉奇,从事律师业务。此时,他的妻子阿迈·贝伊已经去世。1897年,真纳前往孟买,创办律师事务所。最初三年,景况不佳; 1900年,担任孟买管辖区的临时推事后,情况好转。不久,真纳把他的妹妹法蒂玛从卡拉奇接到孟买,送进班德拉修女学校学习。直至真纳生命的最后一息,兄妹二人始终相依为命。法蒂玛成了真纳的得力助手。

真纳从1906年开始他的政治生涯。这一年他加入了印度国民大会党,并担任该党主席达达巴伊·纳奥罗治的秘书。达达巴伊·纳奥罗治是国大党的创始人和理论家,自由主义者,主张印度在不列颠帝国范围内实行自治。他的政治思想对真纳的政治观点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二十世纪初,印度正处在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时期,各派政治力量积极活动。国大党分成两个主要派别。一派是包括达达巴伊·纳奥罗治在内的温和派,主张立宪斗争,否定群众运动。另一派是以著名的民主主义者巴尔·甘加达尔·蒂拉克为首的极端派,他们认为不能限于立宪斗争,而要对英国统治者采取暴力手段,主张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反英斗争。

1906年12月,代表穆斯林上层官僚、地主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全印穆斯林联盟(简称穆盟)成立。它主张按宗教划分选举单位,实行立法机关的选举,要求在立法机关中给伊斯兰教徒以独立的代表权。

为了安抚印度人民的反抗以维持殖民主义统治,英国政府于1909年11月通过印度议会法,决定将印度总督行政参事会扩大成为帝国立法议会,增加议会名额。穆盟的要求得到满足。根据新的议会法,1910年,尚未加入穆盟的真纳被孟买的伊斯兰教徒选为印度中央立法议会的议员。

1910年,哈丁出任印度总督。他于1911年12月宣布废除孟加拉的分治,引起伊斯兰教徒的不满①。他们认为,英国的政策是镇压伊斯兰教徒的,因而激发了反英情绪。穆盟领导人逐渐感到,在政治斗争中需要同印度教徒亲密合作。1912年,穆盟召开会议,真纳被邀请参加。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穆盟会议。1913年3月,穆盟在勒克瑙召开会议,通过新盟章,提出“同其他教派合作,以建成一个适合印度的自治制度”。这一年,真纳正式加入穆斯林联盟,同时又是国大党党员、立法议会的议员,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知名人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真纳以很大精力倾注于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之间的团结工作。他在1915年11月11日向伊斯兰教徒发表的呼吁书中说:“难道我们不能埋葬我们的分歧,组成联合阵线吗?……那样,印度教的朋友们将会更尊重我们,觉得我们更有资格和他们并肩站在一起。”1916年10月,真纳在阿默达巴德发表的演说中主张,为了一个真正印度的兴起,“为了恢复她原来的地位,全体印度人民不仅必须奉献出他们的好东西,而且还要抛弃他们盲目坚持的坏东西——他们的怨恨与分裂,猜忌与纷争。”

1918年4月19日,真纳同比他小24岁的露登巴伊·佩蒂特结婚。1919年8月15日,他们的独生女儿迪纳·真纳出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进一步高涨,面对这种形势,1920年9月,国大党非常会议在加尔各答举行,甘地提出不合作纲领,引起了激烈争论。12月,国大党在那格甫尔举行年会,通过了不合作纲领。真纳不同意甘地的不合作纲领,认为这是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他于1921年脱离国大党,并放弃一切公职,仅仅保留穆盟盟员的资格。

1923年11月,真纳被孟买的伊斯兰教徒一致选举为中央立法议会成员。这时他仍未放弃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团结的努力。1924年5月,真纳在穆盟拉合尔会议上被选为穆盟主席。他在会上说:“外国统治印度并且继续维持统治,主要是因为印度人民,尤其是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不能团结一致,缺乏互相信任……我几乎可以说,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团结之日,就是印度实现自治领责任政府之时。”

1926年11月,真纳再次被选入中央立法议会。不久,他的妻子露登巴伊·佩蒂特病逝。1930—1934年真纳居住伦敦,从业律师。1930年11月12日,英国国王在伦敦召开第一次解决印度问题的圆桌会议。真纳是58名英属印度代表之一,是穆盟代表团的领导人。他要求保持选民单位选举制,在中央和各省的政权机关中,给伊斯兰教徒三分之一的席位。但对取消印度的殖民地地位和关于印度未来的国家机构问题均未涉及。著名的穆斯林哲学家和诗人穆罕默德·伊克巴尔出席了会议,他认为,真纳长期坚信和为之辩护的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的团结是难于实现的,因此主张分治,要求建立统一的穆斯林国。伊克巴尔的观点对真纳产生了影响,但真正接受这种思想,还是10年之后的事情。

1933年,穆盟派列雅格特·阿里汗赴伦敦,劝说真纳返回印度领导穆盟。他对真纳说:“你必须回去,人民需要你,只有你才能挽救穆斯林联盟,使它获得新生。”此后,真纳来往于英国与印度之间。他对原来的政治信仰并未完全放弃。1934年,真纳被选为穆盟的终身主席。4月,他在穆盟委员会会议上指出:“没有什么比实现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完全合作和友谊更能使我感到愉快了”。10月,真纳再次被孟买的伊斯兰教徒选为中央立法议会议员。

1935年,英国国王批准印度政府法,印度11个省开始享有自治权,这是走上建立印度自治政府的第一步。这一年,真纳结束了在伦敦的生活,返回印度。1936—1937年,印度举行大选。国大党获得多数票,其领导人坚持一党组阁,拒绝同穆盟合作。1937年10月,穆盟在勒克瑙召开年会,进行改组,以加强穆盟的力量。真纳以主席身份发言,指出:“保证和协议若无权力作后盾,则属一纸空文。政治就是权力,而不是侈谈正义、公平或善意”。真纳向伊斯兰教徒发出呼吁,号召他们加入穆盟。此后穆盟获得较大发展。伊克巴尔在1938年4月21日逝世后,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的思想由真纳继承下来。真纳被伊斯兰教徒称为“卡伊德—伊—阿扎姆”①,成为伊斯兰教徒公认的领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印度总督宣布印度站在英国一边对德参战,这个行动在印度引起一系列抗议运动。国大党在9月14日通过决议,谴责法西斯主义;要求成立由选举产生的中央立法议会,而不是向总督负责的印度政府;战后给予印度独立。英国未予同意。不久,国大党重新宣布进行不合作运动。1940年3月22日—24日,穆盟在拉合尔举行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二十七届年会,通过了著名的“巴基斯坦决议”。决议要求伊斯兰教徒聚居的省分脱离印度,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真纳创办了《黎明报》,积极宣传拉合尔年会的决议。该报在创建巴基斯坦国的事业中,曾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真纳将全部精力用于争取建立巴基斯坦国的事业上。1944年9月4日—27日,真纳就印度未来前途问题在孟买同甘地会谈。甘地坚持印度是一个民族的观点;真纳则认为,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分属两个不同的民族,要求在举行任何公民投票之前,国大党应同意建立巴基斯坦。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1945年6月14日,印度总督韦维尔召开第一次西姆拉会议,国大党、穆盟及其他政党领导人参加。总督建议将行政参事会过渡为“临时政府”,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有同等名额。国大党不同意由穆盟指定全部伊斯兰教参事;以真纳为首的穆盟代表则坚持这个要求。会议不欢而散。

1945年7月,艾德礼领导的英国工党执政。鉴于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进一步高涨,工党政府决定采取有限的让步,让印度自治。8月5日,英印当局召开第二次西姆拉会议,国大党坚持建立一个由它领导的统一的印度,不承认伊斯兰教徒的自决权,穆盟及其领袖真纳坚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谈判再次失败。英帝国主义利用国大党和穆盟的矛盾,决定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保持它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1947年2月20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将给予印度完全独立,任命他的表兄弟、海军少将蒙巴顿为印度总督。6月3日,公布“印度独立法”(即“蒙巴顿方案”),将西旁遮普、信德、西北边省及俾路支省组成西巴基斯坦,东孟加拉和阿萨姆的一部分组成东巴基斯坦,东西巴合为巴基斯坦自治领。6月10日,穆盟在真纳领导下开会,批准了分治方案,开始组织政府。

1947年8月7日,真纳回到卡拉奇。8月11日,召开巴基斯坦制宪会议,真纳以会议主席身份向代表们宣布:“你们自由了,你们可以自由地到庙宇去,到清真寺去,或者到这个巴基斯坦国家任何其他做礼拜的地方去。不论你们属于什么宗教、种姓或信仰,都毫不妨碍我们都是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而且是平等的公民的这一基本原则。”8月14日,真纳宣誓就任巴基斯坦①自治领首任总督。15日,以列雅格特·阿里汗为总理的巴基斯坦第一任内阁宣誓就职。

巴基斯坦国家成立后,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由于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本来就不发达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印、巴分治前后,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发生大规模宗教骚乱及相互仇杀。从印、巴分治到真纳逝世,约有1,500万居民越过边界,迁往对方境内。迁入巴基斯坦的难民约700万人。分治后,在印度境内留下的伊斯兰教徒达3,500多万,在巴基斯坦境内留下1,200万左右印度教徒。英帝国主义制造的克什米尔问题也使真纳大伤脑筋。对内对外的沉重负担压在这位新总督的肩上,使他积劳成疾,染上肺结核。1948年6月,他不得不离开首都卡拉奇,前往距基达约70英里的齐亚拉特休养。

7月,真纳飞回卡拉奇,主持巴基斯坦国家银行的开幕典礼,并发表长篇讲话。他指出:“西方的经济制度为人类制造了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这种经济制度不能公平对待人与人的关系,也不能根除国际上的摩擦,相反地,它倒要对过去半个世纪中的两次世界大战负很大责任。西方世界尽管有其优越之处,尽管有机械化和工业上的讲求效率的优点,但是今天却处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紊乱之中,采用西方的经济学说和办法,不能帮助我们实现创造一个幸福的自足的民族的目的。”这是真纳发表的最后一次主要演说,也是这位伊斯兰政治家奋斗一生之后深刻领悟的道理。

8月13日,真纳的病情进一步恶化。9月5日又并发肺炎,生命垂危。9月11日,他被送回卡拉奇,当晚与世长辞,终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