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希里

阿布希里·伊本·萨利姆·哈斯(Abushiri Ibn Salim al-Harthi,约1833—1889),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①的民族英雄,坦桑尼亚人民反抗德国殖民侵略的先驱者之一。

阿布希里的出生年月,迄今不十分清楚。有一种说法,他被人民推选为抗德斗争领导人时约莫55岁。照此推算,他大概生于1833年。至于他的生平,人们知道的也不多。只知他的父亲生在南阿拉伯,母亲是索马里的加拉族人。阿布希里本人是个奴隶主兼商人,十分富裕。青年时代,曾从事奴隶和象牙贸易,经常跟随印度的象牙商队,往来于坦噶尼喀中部的塔波拉和沿海地区,收益甚巨。后来他在北部离庞加尼河口不远的蒙多买了一块大地产,把它辟为甘蔗种植园。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阿布希里曾被桑给巴尔苏丹赛义德·马吉德任用,后因不满苏丹的腐败统治,被苏丹驱逐出境。他便回到庞加尼经营自己的种植园。到1888年,阿布希里在庞加尼地区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此后,他便以庞加尼为基地,进行反抗德国殖民侵略的斗争。他把司令部设在自己的庄园里,在这里制订作战计划,从这里派遣代表到各地去发动人民起来斗争。

坦噶尼喀是东非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远古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活。居民大多属班图族。境内东北部的奥杜瓦伊峡谷,发现了最早的人类骨化石及原始石器。坦噶尼喀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世纪时,阿拉伯人在坦噶尼喀沿海建立过城邦国家。从十六世纪初至十八世纪中叶,葡萄牙殖民者称霸东非海岸。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坦噶尼喀成为桑给巴尔苏丹国的组成部分。德国殖民入侵的前夕,坦噶尼喀的社会发展仍然处在较低的阶段:沿海地区一些民族开始从部落联盟向国家组织过渡,而广大内部地区,由于阿拉伯的及西方的奴隶贩子的掠夺,经济发展备受摧残,社会的发展或处在氏族部落阶段,或处在向部落联盟过渡的阶段;住在维多利亚湖以南的尼亚姆维济族,在十九世纪中叶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国家(史称“米兰博帝国”)。奴隶劳动广泛用在农业中,且带有宗法性质。部落之间的征战常年不断,战争的主要目的在掳掠奴隶。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起,帝国主义加紧了对非洲的侵略和掠夺。坦噶尼喀是德国帝国主义争夺的主要目标之一。德国帝国主义对坦噶尼喀的侵略活动是同臭名昭著的殖民主义者卡尔·彼得斯的名字连在一起的。1884年,卡尔·彼得斯创建了“德国殖民地开拓协会”(1887年改组为“德国东非公司”),叫嚷“协会”的宗旨是“坚决地、积极地着手执行开发殖民地的各种计划”。同年底,他率领远征队入侵坦噶尼喀,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坦噶尼喀人民对彼得斯恨之入骨,把他称作“姆科诺—瓦—达穆”,意即“双手沾满鲜血的人”。彼得斯沿途胁逼酋长们签订了12个名为“永恒友好”的条约,骗取了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德国政府把夺得的土地辟为种植园,鼓励德国人到坦噶尼喀去。到1888年时,德国人在坦噶尼喀经营的种植园已达30个。种植园主强迫坦噶尼喀人为其耕种,对他们实行超经济剥削。殖民当局向坦噶尼喀人征收名目繁多的税款,如人头税、运输税、丧葬税等。殖民者还肆意侵犯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侮辱他们的宗教感情。在坦噶城,当穆斯林们过斋月节时,德国殖民者竟把狗放进清真寺去。

1888年8月,在坦噶尼喀沿海一些城市里,殖民者强行升起了“德国东非公司”的旗帜,降下了桑给巴尔苏丹的旗帜。坦噶尼喀人民的民族感情受到了莫大侮辱。8月17日,德国军舰“摩威”号在扎列夫斯基的指挥下闯入庞加尼港。庞加尼人民忍无可忍,首先起来斗争,把扎列夫斯基等人包围起来。9月,桑给巴尔苏丹赛义德·巴尔加什竟派马修斯将军率军救援。苏丹的背叛行为激怒了人民。10月,庞加尼人民在阿布希里的领导下,奋起斗争,终于驱逐了侵略者。在欢庆胜利的大会上,阿布希里号召人民团结起来,狠狠打击侵略者。大会谴责桑给巴尔苏丹出卖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行径,指出他已经完全变成了殖民侵略者的附庸,决定不承认他的权力,一致推举阿布希里为抗德斗争的领导人。

一位曾经见过阿布希里的奥地利人奥斯卡尔·巴乌曼描述说:阿布希里白头发,个子不高,身体健壮,充满活力;他头戴美丽的金饰,身穿白褂子,腰间挂着一支手枪,威风凛凛;他的眼睛炯炯有神,象山鹰的一样锋利。阿布希里聪明过人, 意志坚强,不仅是杰出的组织家和军事家,而且口才雄辩,是优秀的演说家。这些优良的品质,使阿布希里成了起义者公认的领袖。然而,更重要的是,阿布希里热爱祖国,酷爱自由,痛恨侵略者。他说过,他之所以起来反对德国人,是因为他们在坦噶尼喀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俨然以“主人”自居,“而我们大家却成了他们的奴隶”。他怒斥德国侵略者:你们为什么老想呆在东非,而不呆在自己的国家里呢?他信心十足地对人民说:“我要让欧洲人尝尝我的铁拳头!”

阿布希里眼光远大,他十分清楚自己面临的艰巨任务。他告诉人民,他已经有18年没到桑给巴尔去了,因为他不愿同过去的苏丹和好。他说,苏丹是不会给我们任何帮助的,事实上他已经把东非的大地出卖给了德国人。因此,“我们应该自力更生”。阿布希里懂得,为了有力地打击侵略者,必须把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巩固的联盟。在整个斗争过程中,他都竭力同赫赫族首领伯瓦纳·赫里及其他一些部落的首领建立联盟。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

阿布希里的抗德斗争分为两阶段。1888年10月至1889年5月是第一个阶段,这是进攻阶段。经过三个月的战斗,到1888年底,除了达累斯萨拉姆和巴加莫约外,北起坦噶,南至米金达尼,坦噶尼喀纵深40英里的沿海地区全部获得解放。“德国东非公司”的权力被摧毁,公司的官员或被杀死,或逃之夭夭,来不及逃跑的则躲进了达累斯萨拉姆和巴加莫约两地,有如瓮中之鳖。面对坦噶尼喀人民的革命风暴,殖民者惊呼:“东非——在起义中,教会——在危难中。商业已经长期停顿,德国东非公司和桑给巴尔苏丹已无法履行契约。我们建立的商站现已弃置不用。”德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提出同阿布希里进行和谈。但是,侵略者顽固坚持不承认坦噶尼喀人民的独立权利,谈判失败了。

阿布希里曾设想把沿海已获解放的地区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独立的坦噶尼喀人国家,由他本人当这个国家的统治者。由于部落酋长们的离心倾向,特别是德国殖民当局从中破坏,他的设想没能实现。这就大大削弱了坦噶尼喀人民联合抗敌的力量,最终导致抗德斗争的失败。

阿布希里意识到,当德国人在沿海还占领着强固的据点时,他所取得的胜利是不巩固的。因此,他决心捣毁巴加莫约和达累斯萨拉姆。他组织了一支以奴隶及农民为主力的6,000人的军队,于1888年12月,1889年1月、2月、3月初,对巴加莫约发起多次进攻,均因敌人防守严密和缺乏攻城武器(大炮)而失败了。对达累斯萨拉姆的进攻同样毫无结果。对这两个设防坚固的城市的强攻,使起义者遭到很大损失。

1889年2月,德国议会通过了在东非进行武装干涉的法案,拨出大宗款项组建军队,购置武器。4月,德国政府任命赫尔曼·冯·威斯曼少校为驻德属东非特派员。他率领数百名德国远征军,沿途从苏丹人、索马里人、祖鲁人以及土耳其人中招募了一支千把人的雇佣军,并配备有26门炮,由10艘舰只护送在巴加莫约登陆,协同镇压起义者。为了断绝起义者的武器来源,德国封锁了坦噶尼喀沿海地区。英国和葡萄牙也参与了这一封锁。5月初,威斯曼开始进攻阿布希里在巴加莫约附近的据点。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战场上硝烟弥漫,阿布希里的军队在防御工事里英勇狙击敌人的进攻。侵略者凭借优势的武器,才占领了起义者的阵地。

从此,阿布希里的抗德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进攻转入防御。6月,伯瓦纳·赫里据守的萨达尼城失陷。7月,德军先后攻占庞加尼城和坦噶城。阿布希里被迫退守内地,在姆普瓦普瓦建立据点。9月,姆普瓦普瓦又被德军侵占,阿布希里继续向西部地区撤退。在那里,他重新集结赫赫、恩戈尼等族的起义者进行顽强的斗争。起义者虽然只有梭镖、弓箭、木棍、石块等传统武器,但他们在用速射炮及机关枪等先进武器装备起来的侵略者面前毫无惧色。德国侵略者不得不承认,阿布希里的战士“值得赞扬。他们毫不动摇,决不后退,非常勇猛,炮火不断,强劲有力”。阿布希里在经过一系列失败后,转而进行游击战,尽量避免同敌人决战。敌人无法接触到阿布希里及其主力部队,整天疲于奔命。

1889年11月18日,威斯曼在经过长期跟踪后,终于同阿布希里率领的主力部队相遇了。一场决战在基孔博附近展开。起义者用土木构筑工事,以石头、弓箭作武器,勇猛地迎击敌人。侵略军一时难以招架,损失不小。最后,优势还是转到了侵略者方面。经过这次决战,起义者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阿布希里遂带领余部试图从英属东非殖民地冲出重围。但是,德国传教士们把他们的行踪及时地报告了殖民当局。威斯曼一面调遣部队紧追不舍,一面遍贴告示,以1万卢比(约1万5千马克)的高价悬赏阿布希里的首级。1889年12月初,阿布希里在萨加拉族地区的一个叫卡瓦—姆科罗的地方,被马加亚头人出卖了。12月15日,阿布希里在巴加莫约被绞死。时年56岁。

阿布希里为了坦噶尼喀的独立与自由,同德国殖民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反殖反帝斗争的壮歌。在起义高潮时,起义者的人数达1万人,不仅沿海地区的阿拉伯人和齐古阿族、多埃族班图人,而且内部地区的赫赫族、戈戈族、瑶族、恩戈尼族班图人,在阿布希里起义的推动下,都卷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斗争。这次起义虽然只坚持了一年多,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德国的殖民统治,对东非地区其他国家的反殖反帝斗争也产生了影响。阿布希里英勇就义后,赫赫族领袖伯瓦纳·赫里,特别是姆克瓦瓦,继续高举独立的旗帜,同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