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卡德尔





阿卜杜·卡德尔(Abd-el-Kader,1808—1883),阿尔及利亚人民深深敬仰的民族英雄,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他领导阿尔及利亚人民同法国殖民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阿尔及利亚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808年9月6日,阿卜杜·卡德尔出生在阿尔及利亚西部穆阿斯凯尔附近的瓦迪埃尔—汉曼村。父亲马希丁是哈希姆部落的酋长,教会团体卡迪利亚的首领。阿卜杜·卡德尔是马希丁的第三个儿子,自小受到他良好的教育。阿卜杜·卡德尔幼年时曾在阿尔泽城的法官本·塔希尔那里学习神学、法学、哲学、文学和历史。14岁那年,他来到瓦赫兰上学,因不满土耳其当局的歧视政策,一年后辍学回乡。1827年,阿卜杜·卡德尔随父亲去麦加、麦地那朝觐,沿途游览了突尼斯、埃及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埃及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使他难以忘怀,立志效法。

1830年6月,法国殖民者侵入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人民一向“把独立视为珍宝、把对外族统治的仇恨置于生命之上”。①东部君士坦丁地区的艾哈默德从一开始就坚持进行反法战争。但是,当时抗法斗争的主力在西部瓦赫兰地区,马希丁组织了义勇军,用游击战神出鬼没地打击侵略者。阿卜杜·卡德尔积极参加了这一斗争,表示出特别勇敢机智,深得其父和当地人民的称赞。

1832年10月底,一支法国远征军向瓦赫兰进发,企图夺取“菲立普”城堡。马希丁命令阿卜杜·卡德尔率军迎战。阿卜杜·卡德尔指挥军队从前后左右袭击敌人,法国侵略者顾此失彼,遭到沉重打击,最后惨败而逃。在这次战斗中,阿卜杜·卡德尔显示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在马希丁推荐下,参加抵抗运动的各部落选举他为“埃米尔——穆米宁”(即正统统治者之意),肩负起抗击法国侵略者,保卫国家独立的重任。这时他年仅24岁。

1832—1834年,阿卜杜·卡德尔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把侵略者打得大败。驻瓦赫兰的法军司令德米歇尔曾三次写信给他乞和订约。1834年2月26日,双方签订了《瓦赫兰条约》(又称《德米歇尔条约》)。法国被迫承认阿卜杜·卡德尔对阿尔及利亚西部地区的主权。法国统治集团认为,“这是法国政府忍痛接受的最耻辱的条约之一”。

1835年6月,法军司令特雷泽尔撕毁条约,率领2,500名远征军攻打阿卜杜·卡德尔。阿卜杜·卡德尔亲自指挥2,000名骑兵、800名步兵埋伏在马克塔河的穆扎亚峡谷里,出其不意地猛袭敌军。法军兵力损失1/3以上。这就是著名的马克塔河战役。

法国远征军在遭到一些重大失败后,不得不又一次向阿卜杜·卡德尔求和。法国政府指派布若为谈判代表。1837年5月30日,双方签署《塔夫纳条约》。法国不仅承认阿卜杜·卡德尔对西部地区、而且还承认他对中部地区的主权;法国只据有阿尔及尔、瓦赫兰、阿尔泽、莫斯塔加内姆等几个沿海港口。法国统治集团哀叹:“这个协定太象投降书了”。这是阿卜杜·卡德尔在抗法斗争中所取得的最重大胜利。

阿卜杜·卡德尔在领导阿尔及利亚人民抗击法国侵略者的同时,又采取了许多措施,团结和组织各部落人民,以便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他首先敉平了那些反叛的或降敌的封建首领,逐步把西部和中部广大地区统一起来,建立了埃米尔国。定都穆阿斯凯尔。但东部的艾哈默德不承认阿卜杜·卡德尔及其领导的国家。阿卜杜·卡德尔曾多次建议同他采取联合行动打击殖民者,但均遭拒绝。阿卜杜·卡德尔还给君士坦丁地区一些部落首领发出200多封信件,号召他们站到自己一边来。一位法国史学家称赞说:“土耳其人使阿拉伯人分离,阿卜杜·卡德尔却努力把他们团结起来”。

阿卜杜·卡德尔特别重视军队的建设。他拥有一支2万人的正规军(包括步兵和骑兵),6万多人的非正规军(部落的义勇军)。他聘请摩洛哥、突尼斯甚至欧洲人当教官严格训练这支军队,并自建兵工厂,制造武器,供应军需。他为军队制定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运动中出其不意地消灭敌人。

阿卜杜·卡德尔还革新了政治、经济、司法、教育。他建立了由选举产生的最高咨询会议,讨论并决定战争、和谈、税收等重大问题。最高咨询会议的执行机构叫“迪万”即内阁,它设有内务、外交、财政、宗教、税务、军事等部门。阿卜杜·卡德尔取消了一些部落的免税特权,降低了税额,统一了收税标准。他规定国家垄断对外贸易,将其收入转归军队使用。他改革了司法制度,废止封建酋长对地方司法事务的干涉。阿卜杜·卡德尔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他兴建了学校和图书馆,号召人民学习文化,诵读“古兰经”。

阿卜杜·卡德尔的改革措施,削弱了封建酋长的传统权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提高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坚持长期抗法战争起了重大的作用。然而,阿卜杜·卡德尔不深刻认识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始终没有提出并制订土地政策,因而也就谈不上解决土地问题。这样,他就不可能把更多贫苦的农牧民,特别是骁勇善战的卡比利亚山民们吸引到自己方面来。阿卜杜·卡德尔的抗法战争之所以失败,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塔夫纳条约》签订后,法国殖民者立即集中兵力攻陷了君士坦丁,残酷地镇压了东部地区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抗法运动。接着,殖民当局就背信弃义地撕毁《塔夫纳条约》,重新挑起战争,倾全力围剿阿卜杜·卡德尔。1841年初,被恩格斯斥之为“野蛮军人”①的布若出任阿尔及利亚总督,他立刻把侵略军从原来的58,000人扩充到85,000人,并实行惨绝人寰的“焦土政策”。从1843年起,布若发起强大攻势,阿卜杜·卡德尔接连失利,在沿海地区最后一个据点特内斯城失守后,他退到西南部继续战斗。一年后,他在撒哈拉地区的据点又被法军攻占,最后不得不退入摩洛哥境内。

法国殖民者对土地的疯狂掠夺,激起了阿尔及利亚人民新的反抗。1845年春天,布马扎领导的起义在沿海宰赫赖山区爆发,并把来犯的敌人打得一败涂地。在布马扎的请求下,阿卜杜·卡德尔回国领导人民继续战斗。9月,西迪易卜拉欣战役;10月,塔夫纳河战役,阿卜杜·卡德尔的军队大获全胜。接着,他又挥师东进,攻占米提贾平原。布若彷徨不安,再次请求法国政府火速增援军队和武器,到1845年底,法军人数增到了108,000人。布若把讨伐军编成18个纵队,象撒网一样把他们派到阿一摩边界地区,严密监视并跟踪追捕阿卜杜·卡德尔。1846年7月,阿卜杜·卡德尔在法军的追捕下,又一次率部进入摩洛哥境内。这一次,摩洛哥素丹屈服于法国的压力,违背摩洛哥人民的意愿,竟然派遣自己的儿子率领军队配合法军,剿捕阿卜杜·卡德尔。阿卜杜·卡德尔的处境十分困难。但是,在摩洛哥人民的支持下,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同法、摩军队周旋达一年多之久。

1847年12月,阿卜杜·卡德尔带领阿尔及利亚军民越过摩—阿边界,准备回到撒哈拉重建抗战基地,把反法斗争坚持下去。然而,这支队伍在一个峡谷里被法军包围了。为了不给士兵和百姓们带来更多的灾难及牺牲,阿卜杜·卡德尔被迫向法军投降。

1848年1月,阿卜杜·卡德尔先后被关押在法国的土伦、波城和安布瓦斯,度过了4年多的监禁生活。1852年10月16日,阿卜杜·卡德尔被释放,他便离开法国,来到土耳其的布尔萨,在那里住了3年。从1855年起,他最后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定居了下来,一边悉心研读神学和文学,同时关注着阿尔及利亚和阿拉伯东方人民的解放事业。1860年,当大马士革的伊斯兰教徒被唆使起来屠杀基督教徒的时候,阿卜杜·卡德尔挺身而出,对伊斯兰教徒做了劝说工作,并亲自营救了12,000名基督教徒。为此,他被授予“荣誉团大十字勋章”。1863—1865年,阿卜杜·卡德尔访问了巴黎,试图劝说拿破仑三世改变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政策,但没有成功。1883年5月25日夜里,阿卜杜·卡德尔病逝于大马士革,终年75岁。

阿卜杜·卡德尔不仅是阿尔及利亚一位卓越的革命家,而且也是阿尔及利亚著名的诗人和学者。

阿卜杜·卡德尔的诗篇以感情丰富著称。1838年当特累姆森被收复时,他写了一首诗献给这座光荣的城市。诗中写道:

特累姆森她望着我,

伸出手来给我吻。

我的心啊,充满着幸福和快乐。

……

狼狈离去的敌人,

不能不洒下酸辛泪啊。

……

唯独对于我啊,她微笑着,

给我无穷无尽的幸福。

据说,阿卜杜·卡德尔在法国被囚禁期间,曾经写过一本著名的哲学著作,书名为《对聪明者的召唤,对漠视者的劝告》,书中阐述了他的宗教哲理,并谈了他对政治、历史、种族等问题的看法。

阿卜杜·卡德尔领导的抗法武装斗争坚持了15年。在这15年中,阿尔及利亚人民前赴后继,顽强战斗,牵制了当时法国1/3的兵力,打死打伤法国侵略军4万多人,使法国政府几易主帅。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法国殖民者的嚣张气焰,为非洲人民的反殖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革命导师恩格斯高度赞扬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斗争精神,并称颂阿卜杜·卡德尔是一位“孜孜不倦和大胆无畏的领袖”。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