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陈铎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春城风景胜江郊。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陈铎,字大声,是明代中叶著名的词曲家,况周颐盛推其词,以为“全明不能有二”。陈铎的词集名《草堂余意》,词人将《草堂诗余》中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四个部分的词,皆依原韵和作了一首,分别题为春意、夏意、秋意、冬意。这些和韵之作署名却是原作者名,例如秦少游、苏东坡、周美成等,只有原书无署名者,才署名陈大声。这种编词体例非常奇特,可以说是从来都没有过的。这首词录自《草堂余意》卷上之“春意”,是和宋无名氏之词。原作为:“水涨鱼天拍柳桥,飞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近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词人既和原韵,亦依原意,描写江南春景,画出一幅明媚清丽的江南春景图。通篇虽不见一情语,然荡漾着词人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钦羡之意。较之原作,此词似乎更具深厚之味,绵邈之情。
起句“波映横塘柳映桥”写景,“横塘”点明所咏之地,词人原籍为江苏下邳,后徙居南京,故此“横塘”当是南京市西南之横塘,其历史悠久,乃形胜之地。晋左思《吴都赋》云:“横塘查下,邑屋隆夸。”宋张敦颐《六朝事迹·江河门》则记载了它的形成:“吴大帝时,自江口沿淮筑堤,谓之横塘。”“柳”则点明节令,直贯“春城”。在“波”与“横塘”,“柳”与“桥”这两组名词中词人各插入一动词“映”字,两个动词连用,写出了横塘碧波荡漾,小桥杨柳飘拂的明媚春色,真切如画。精练准确的语言,不仅确切地表现了交融在一起的自然景色和词人的喜悦心情,也奠定了全词清新明朗的情调。次句“冷烟疏雨暗亭皋”是登高远眺时所见景色。“亭皋”即水边的平地,笼罩在冷烟疏雨之中,“暗”字写出了一片凄迷的烟景,透露出早春的寒气。两两相形,于是就有了第三句的赞叹:“春城风景胜江郊。”“春城”即首句所咏“横塘”一带,“江郊”即此句所写“亭皋”,前后绾合,自然地收束了上片,在对比中,一个“胜”字使春城景色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对春城有了无限的憧憬。
承上意脉,下片则集中笔墨写春城景色。过片用工整的对句写眼前景物:“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词人以拟人化表现手法将“花蕊”和“溪云”人格化,因蜜蜂采花酿蜜,想像花蕊多情暗随蜜蜂去作蜜;由白鹤乘溪云而去,想像溪云有意送白鹤回巢。画面上的景物都是动态的,既写出了浓得化不开的春意,又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使我们感受到天气的融和与春景的灿烂。在这里,自然界的景物与词人微妙的感受极巧妙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可谓想落天外,新颖奇特,夏承焘等《金元明清词选》谓“‘花蕊’一联,自然流转”,的是中肯之语。结句悄然无声地闪出一个特写镜头,别出“草堂新竹两三梢”的新境界,这两三竿新竹,与“波映横塘柳映桥”相照应,是那么清新挺秀,生机蓬勃。而“竹”的意象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的意义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这里不但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抒写了词人淡泊闲适的心情,是谓情融景中之语。如此“轻轻即收,不著议论,而并具微婉”(同上),自是意兴无穷。
这首小词所写的是一个极为常见的主题,但是却非常动人,它让我们置身于横塘温暖美丽的春景之中。吟咏再三,我们不得不佩服词人对生活真实的感受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精到的语言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