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
游华山寄元裕之
我从秦川来,遍历终南游。
暮行华阴道,清快明双眸。
东风一夜横作恶,尘埃咫尺迷嵓幽。
山神戏人亦薄相,一杯未尽阴霾收。
但见两崖巨壁插剑戟,流泉夹道鸣琳璆。
希夷石室绿萝合,金仙鹤驾空悠悠。
石门划断一峰出,婆娑石上为迟留。
上方可望不可到,崖崩路绝令人愁。
十盘九折羊角上,青柯平上得少休。
三峰壁立五千仞,其下无址傍无俦。
巨灵仙掌在霄汉,银河飞下青云头。
或云奇胜在高顶,脚力未易供冥搜。
苍龙岭瘦苔藓滑,嵌空石磴谁雕锼?
每怜风自四山而下不见底,惟闻松声万壑寒飕飕。
扪参历井到绝顶,下视尘世区中囚。
酒酣苍茫瞰无际,块视五岳芥九州。
南望汉中山,碧玉簪乱抽。
况复秦宫与汉阙,飘然聚散风中沤。
上有明星玉女之洞天,二十八宿环且周。
又有千岁之玉莲,花开十丈藕如舟。
五鬣不朽之长松,流膏入地盘蛟虬。
采根食实可羽化,方瞳绿发三千秋。
时闻笙箫明月夜,芝轿羽盖来瀛洲。
乾坤不老青山色,日月万古无停輈。
君且为我挽回六龙辔,我亦为君倒却黄河流。
终期汗漫游八极,乘风更觅元丹丘。
诗之开篇描述自己风尘仆仆来到华山,运笔简洁,而且飘洒悠闲,连“东风一夜横作恶,尘埃咫尺迷嵓幽”的气候突变,也未能消减他的盎然游兴。他只在山村酒座间细酌慢饮,权当是看一幕“山神戏人”的喜剧。而一杯尚未饮完,山间的“阴霾”即已消散。诗人不禁莞尔而笑:原来这山神之倖薄也不过如此而已,其实它倒是颇通人情的呵!幽默的戏谑之语,透露着诗人游山的多浓意趣。
接着展开的,便是诗人登山访幽的奇妙景观。当“迷岩”的阴霾一经散去,诗人已置身在峻奇、雄丽的华山石径中。仰视两边的山崖,竟如插天的“剑戟”;当你惊悸喘息的时候,却又有夹道的“流泉”,送来玉石相击般清越的鸣响,令你不胜畅悦。更使诗人留连的,是传说为陈抟(号“希夷先生”)修仙的“石室”,可惜的是“绿萝”掩洞,已无处更寻这位骑鹤仙去的奇隐。“金仙鹤驾空悠悠”句,正幻出了一个鹤影渺杳的青冥虚境,传达着诗人的不尽怅惘。好在他穿过如被巨刃“划断”的石门,又面对了一柱凌空拔出的巨峰。仰望着那“可望不可到”的“崖崩路绝”之境,诗人的惆怅又为惊骇和愁思所取一代。当诗人终于战战兢兢,升登在“十盘九折”的山坂上时,竟生发了如在峥嵘“羊角”上立足的奇妙联想--这初登华山的景象,正是如此惊险而又充满了新奇的乐趣呵!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一处“青柯”挺拔的平坡,可以稍事休息了。而华山高处峰、岭耸峙的全景,又带着传说中特有的神奇色彩,展开在了诗人的喜悦眺望之中。“三峰壁立五千仞”、“巨灵仙掌在霄汉”,就是引发诗人悠邈思致的最奇异之景:那“落雁”、“朝阳”、“莲花”三峰,仿佛刚被传说中的巨灵神倚空擘开,还在五千仞碧天震荡悠悠宏音。那突现于霄汉的“仙人掌”峰,在翠崖丹谷间,当然还留着这位巨神盛怒而发的凌厉掌印。一道飞瀑从“青云头”喷薄而下,不禁令诗人怀疑,那究竟是不是九天“银河”的决空倒泻?面对如此神奇的景象,就是没有人告诉诗人更有“奇胜在高顶”,他也非欲升登华岳绝顶不可了--纵然那里是怎样“脚力未易供冥搜”,纵然“苍龙岭”的“嵌空石磴”,又怎样瘦狭陡滑。请听听“四山而下不见底”的天风有多浩烈,震荡万壑的“松声”有多寒壮,诗人已可预期:一旦登临华山绝顶,将进入何其高缈的境界!
这正是诗人移步换景中铺垫笔墨的巧妙运用。绝顶未到,那逐层展出的途中奇境,已交汇着传说、神话,令你其心痒痒、难以自禁;那么,“或云奇胜在高顶”的悬念,岂不更让你增生登临绝顶的无限神往?
全诗最后一节,即笔饱墨酣地抒写了华山绝顶上的奇观。“扪参历井到绝顶,下视尘世区中囚”一诗人仿佛是在梦寐之中,摸着天上的参星、井星来到峰巅的。世界的突然变得无限空阔,竟使下界的尘世,渺小得如同囚人的牢落而已!高高的“五岳”、茫茫的“九州”,望去也只如土块、草芥。那一片苍碧的汉中山脉,简直就是发髻上抽动的“玉簪”;至于“秦宫”、“汉阙”,更如在风中“沤”过似的,飘散得难觅影踪!高度的夸张,伴和着诗人“酒酣”中的朦胧奇思,把眼底的景象表现得何其空旷、幽渺!也因此反衬出,诗人伫立的华山绝顶,正耸峙在怎样云烟缥缈的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