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 [1] 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 [2] ,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3]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4]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1]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2]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3]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4]恨:遗憾的意思。
【赏析】
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诗意。但这样的柳色词人已经不止见了一次,那都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经几次见到别人送别时的情景。行人出发前,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绵柔地飘来飘去,杨柳依依,有万种惜别之意。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他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又有谁认识他这个浪游的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此时,词人不禁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现在的离别如此之多,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吧。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当船已起程,周围静了下来,词人的心也闲下来了,很自然地回忆起京华的往事。那是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啊!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词人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留给词人的,只有无限的怅惘与凄婉。
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地堆积在词人心上,难以排遣,他也不想排遣。这时已到傍晚,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只见水流分支的浦口,水波回旋。因为已是傍晚,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词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词人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词人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