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①
【题解】
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辛弃疾于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自江西安抚使改官浙西提点刑狱公事,旋为谏官攻罢,其后隐居上饶带湖达十年之久。这首词很可能作于他首次罢官后闲居带湖初期,具体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此词借集用儒家经典中的语句,抒发作者屡次遭受打击后的无比怨愤与无奈。通篇巧用五经佳句,既用经文原意,又推陈出新,抑扬得体,浑然天成。
【原文】
进退存亡②,行藏用舍③。小人请学樊须稼④。衡门之下可栖迟⑤,日之夕矣牛羊下⑥。
去卫灵公⑦,遭桓司马⑧。东西南北之人也⑨。长沮桀溺耦而耕⑩,丘何为是栖栖者⑪。
【注释】
①踏莎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②进退存亡:语出《易经·乾·文言》: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③行藏用舍:语出《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④小人请学樊须稼:语出《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⑤衡门之下可栖迟:语出《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衡门:横木做成的门,指简陋的居所。栖迟:居住休歇。⑥日之夕矣牛羊下:日落黄昏时分,鸡鸭回窝,牛羊归圈了。语出《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⑦去卫灵公:语出《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zǔ)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意思是,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⑧遭桓司马:语出《孟子·万章上》: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厄。⑨东西南北之人也:语出《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者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⑩长沮桀(jié)溺耦(ǒu)而耕:语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耦而耕:指两个人并肩在一起耕地。⑪丘何为是栖栖者:语出《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栖栖(xīxī):忙碌不安、不安定的样子。
【译文】
人生在世,应知进与退、生存与死亡都是世间常事,要知道被任用则尽力去做好、不重用就退隐安居的道理。有时不妨权且做一回“小人”,效法樊须学稼,躬耕田园。简陋的居所也能居住休歇,每到黄昏时分了,看着鸡鸭回窝,牛羊归圈。如此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的生活,便可怡然自乐。
多年来就像孔子那样,辗转多地,南北驱驰,一意从政。想当年卫灵公询问孔子军事布阵问题,孔子回答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最终只能道不同而一走了之。孔子又因不悦于鲁、卫治国之道,在经过宋国时,遭遇宋桓司马将要拦截而杀之的命运,后来不得不改换服装,悄悄出境。如此勤于东南西北到处游学讲说之人,却四处遭受挫折。还是学那隐士长沮桀溺,隐居山野并肩躬耕吧,为什么非要去学那孔子四处奔波忙碌不安的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