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辛弃疾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注释与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mò)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题解】《青玉案》,词牌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辛弃疾、李清照等人都用过此词牌。

【注释】1.元夕:正月十五元宵节。2.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3.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4.宝马雕车:装饰华丽的马车。5.凤箫:箫的美称。6.玉壶:比喻明月。7.鱼龙舞: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8.蛾儿雪柳黄金缕: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9.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女子。10.暗香:本指梅花,这里借指美人。11.他,即她。12.千百度:千百遍。13.蓦然:猛然、突然。14.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串译】东风仿佛吹开了千棵树上的鲜花,又如同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宝马香车在路上来来往往,醉人的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玉壶也在空中流光飞舞,鱼龙形的彩灯在空中翻腾了一夜。美女头上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那人千百次,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稀疏的地方。

【赏读提示】上片的诵读要浓墨重彩地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情绪要“爆”;下片的开头语态就需转场,转到“描人”上来,描绘的是观灯女子们盛装艳服、欢声笑语。但这一切还都仅仅只是陪衬,都不是本词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接着坚定而又惊喜地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此词具有双重对比: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为了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为了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此词的词意重心、语句重心和表达重心都在词的结末,而又不能采用一般的强控制和硬处理,这就成为此词诵读的难点。下片的开句“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两句要轻盈地、喜滋滋地描述,技巧并不复杂。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应“急起”“挑高”,现出急切、迫切地寻找“那人”又找不到,有点“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意思。“蓦然回首”是紧张型的,要凸显第一个“急转”,间有“急停”,可以安排个较长的停顿。“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再“急转”,表现出终于找到了,仿佛长舒一口气的感觉。从“蓦然回首”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间绝不能衔接太紧,从“找到”,再到“叙说”出来,中间有一个眼——心——口三者的转换过程,书面文字上看不出来,但在有声艺术语言的表达时则是必须要体现的。“那人”与“却在”之间也应有个心理上的间歇,停够之后才可以徐缓减弱而又指向分明地将“灯火阑珊处”收住。这个结局的最佳效果就是能使人产生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人生哲理来。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曾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的形象里实有自身的影子或者简直就是其人格的化身。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这也说明了此词“涵盖万有”的特点。

【断句顿挫建议】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推荐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