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王抚军座送客
【原文】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1]。爰以履霜[2]节,登高饯将归。寒气冒[3]山泽,游云倏无依。州渚思绵邈[4],风水互乖违[5]。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6]悲。晨鸟暮来还,悬车[7]敛馀晖,逝止[8]判殊路,旋驾怅迟迟。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9]遗[10]。
【注释】
[1]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见《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féi)。”凄凄,凉风。腓,病;枯萎。
[2]履霜:踏寒霜。见《诗经·魏风·葛屦》:“赳赳葛屦(jù),可以履霜。”
[3]冒:覆盖。
[4]思绵邈:离情邈远。
[5]此句是指山水相隔,与友人很难再见面。
[6]聿云:《诗经·小雅·小明》:“岁聿云暮。”聿、云,都是语气助词。
[7]悬车:指黄昏之前。《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悬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8]逝止:分别指代行人与送行之人。
[9]万化:见《庄子·大宗师》:“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万化”为双关语,兼万物之变化与稀释化解之意。
[10]遗:遗落。
【译文】
秋风凄冷而迅速,几乎所有的花草都已然随风凋零。又到了可以履霜的深秋时节,登到高处饯行将要回去的人。凄冷的寒气覆盖了青山流水,云彩缥缈,忽聚忽散。我的离情悠远,遍及洲渚,山水相隔,我们何时能再见面呢?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我们把酒言欢,而离别的话使我们伤悲。清晨飞出的鸟儿,到了晚上飞了回来,黄昏之前暮色将余晖收敛起来。从此我们就要分别了,回驾迟迟我惆怅良久。已然目送你们回去的小舟渐行渐远,怅然若失的心情也随万物的变化而变化,在其间稀释化解开去。
【赏析】
此诗的形式与《古诗十九首》相若,全诗格调低沉中不失高远。
本诗作于公元420年前后,诗题中王抚军即王弘,他设宴招待作者、庾登之、谢瞻,为后两人送行时,作者写下这首诗。
陶诗中,秋天往往是一个豁达的意象,而此诗中秋天显得孤高凄冷。席间作者强撑病体,婉言谢绝了王弘所赠的名贵药材,有些近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风骨,隐含了一分微妙的家国之恨与黍离之悲。
作者开头处就写道:“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为全诗定下了低沉的格调。卉,指花卉,腓,指生病的状态。作者写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环境,还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作者没写“爰以深秋节”而代以“爰以履霜节”,而比之于“秋”,“霜”在这里是一个更为沉重的意象,所以“履霜”二字将凝重的氛围进一步深化。“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凄冷的寒气,云彩缥缈,这何尝不是作者本人的心境?一方面,如题所言,这是一首饯行诗,另一方面,送行的对象庾登之与谢瞻都是朝廷命官,都是去为刘宋新朝办事的。毕竟隔了改朝换代这件事情,所以他们之间的友情也可以用“游云倏无依”来刻画。下文作者深化了这种感情:“州渚思绵邈,风水互乖违”,离情悠远,遍及洲渚,其实就算再见面,彼此的友情也不一定那么亲密了。“风水互乖违”在笔者而言,有一点《世说新语·伤逝》中王戎感叹的意味:“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瞻夕欣良秋,离言聿云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后世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味。结合彼此的政治立场,这份友情愈发地不定和茫然。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余晖”,这句兼有《诗经·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的悠扬之意,与《楚辞·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的黯然之情。尤其是“悬车”二字,《礼记·王志》中有言:“七十致政则悬车”,结合《楚辞·离骚》紧接着的“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难看出作者在这一句话中的一丝幽愤怅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下面一句可以视作情绪的过渡:“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这一句同时写出空间的离别与心灵的割舍。只是情绪没有上一句深沉。
作为结尾,作者写道:“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作者毕竟是达观的,对于离别,尤其是乱世中的离别,怀有一份超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