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泰戈尔的音乐天空
陈自明
泰戈尔在中国以伟大的印度诗人、文学家而著称,不少人也知道他是音乐家,但在中国还很少有人对他的音乐作品、音乐思想进行专门研究。实际上泰戈尔对音乐也有很大贡献,他对音乐的喜爱绝不亚于文学。当有人问他为何作曲时,他回答道:“因为歌曲自己来了。”他不记得他有不唱歌的时候,他说创作一首歌曲给他带来的喜悦超过其他事情,并且带给他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泰戈尔的歌曲和音乐在印度被称为“罗宾德拉纳特桑吉特”,拉宾德拉纳特是泰戈尔的名字,桑吉特是印度对歌曲舞蹈器乐的总称。它们首先是印度化的,同时又是有强烈个性的,强烈到人们一听就可以与其他印度歌曲(包括孟加拉歌曲)相区别。他创作的歌曲确切数字为2006首,歌词、音乐大部分都是他创作的。他的歌曲几乎能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场合,也几乎包含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心态。自泰戈尔1941年逝世后的60多年来,他的歌曲在印度越来越普及,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他的诗作和他在其他领域的创作。
泰戈尔诞生在一个爱好音乐的家庭中,他的父亲和弟兄们都是优秀的音乐家。他父亲的音乐知识面很宽广,喜欢印度斯坦轻古典歌曲“格扎尔”,有时也像“保乌尔”艺人那样边舞边唱。不少有名的音乐家被邀请到他们家庭中来表演和教学,泰戈尔从小就是在音乐气氛中熏陶成长起来的。印度古典音乐中,古老的体裁德鲁帕特对他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歌曲的内容大多是敬神或歌颂帝王的,风格自然朴实,没有华丽的装饰,全曲分为四个部分。泰戈尔的不少作品也具有类似的特点。他17岁时创作了第一首歌曲。在此后不久,他去了英国,在那里学会了苏格兰、爱尔兰和英国的一些歌曲。在他早期创作的一部音乐剧《伐米基·普位蒂巴》中曾采用了一些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曲调。印度国歌和圣蒂尼克坦(泰戈尔国际大学所在地)校歌也都带有一些欧洲旋律的影响。但总的说来,在他的创作中,西方音乐的影响是不大的。泰戈尔在30岁时回到了他的乡村别墅,有时他还乘坐一艘船沿着河流漂泊。他在孟加拉的泥土、河水中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聆听和欣赏了孟加拉邦的各种民歌和宗教歌曲(如保乌尔、克尔坦等),也吸收了旁遮普、古吉拉特、马德拉斯等地的民间音调。他认真学习了简朴的音乐语言和自然、感人的音乐风格,大约在44岁时他开始将民歌因素吸收到他的创作中。有人称泰戈尔的音乐是印度古典音乐、民间宗教音乐、欧洲民间音乐三条河流的汇合,这是不无道理的。印度文化先辈的传统是诗人身兼作曲家、歌唱家,其中最著名的是11世纪的贾亚德瓦,八百年后的泰戈尔是这种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他很注意音乐与语言的关系,有时他反复地进行推敲,将音符升高或降低以适应语言的声调,他的早期创作常常是先有音乐后配歌词,晚期创作的歌词和音乐往往同时从他的嘴里唱出来。拉宾德拉纳特所表达的内容既是社会的,又是个人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个人感情和心态的表现不能在他的歌曲中找到。泰戈尔将他的歌曲分为六类:虔诚、爱国、爱情、季节、节庆、混合。有人分析了泰戈尔歌曲的音乐方面,认为存在着四个不同的阶段:在第一阶段他受到北印度古典音乐体裁特鲁帕特的明显影响;第二阶段他在古典音乐传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略有变化;第三阶段他引进了孟加拉民间音乐保乌尔、克尔坦、巴提阿里,并将这些体裁在传统的形式中加以混合;第四阶段他特别强调歌词与音乐的结合,有时他自称这一时期的作品为“完全艺术化”的。泰戈尔还创作了三部音乐剧、三部舞剧。
泰戈尔的音乐创作有两点打破了印度的音乐传统,一是他的作品是完成了的艺术,必须确切地进行演唱,不能像印度传统音乐那样自由即兴地演唱。二是他在一首作品中常从一种拉格转到另一种拉格,有时在一首作品中采用了三种拉格的连缀,以适合他歌曲中的情绪变化。而在印度的传统音乐中,在一首乐曲中是不能采用不同的拉格的。泰戈尔早期作品中曾经采用的拉格有80种,后来常用的拉格为20种。不同时间、季节所用的拉格也不相同。早晨、上午用托迪、阿斯伐利、拜拉夫、拜拉维拉格,黄昏用了耶曼拉格,夜里用卡那拉拉格;春天用巴哈尔拉格,雨季用德希玛哈尔和米西玛哈尔拉格。在节奏方面,泰戈尔也创造了一些新的塔拉。
总之,泰戈尔音乐的特点是自然、朴素、亲切、平易近人,很少用装饰音、装饰乐句,看不见矫揉造作的痕迹。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作曲家、演唱家,而且还是一位音乐学家。在他的诗歌、戏剧、小说、随笔、书信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关于音乐艺术的精辟见解,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如在1927年泰戈尔与罗曼·罗兰的一次谈话中曾这样说:诗、绘画或音乐这些艺术的起点是呼吸即人体内固有的节奏,它到处都一样,所以具有普遍性。在一首名为《声音》的诗中,他是这样写的:“我身上的琴弦,从我生下来就已准确地调定,周围的一切声响都会在我的神经系统中连续得到它们的谐振与共鸣。”泰戈尔是热爱大自然的,对自然界的风光、音响他十分敏感,日出或日落的美丽景色常常给他带来音乐上的灵感。他创作了不少有关朝霞、薄暮的歌曲。在他的著名歌曲《世界、欢乐、艺术》中,他唱道:“我举目漫望着各处,尽情地感受美的世界,在我视力所及的地方充满了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乐曲。”但他并不主张音乐只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是人对自然界的感觉进行想象再创造的结果。1926年他在与罗曼·罗兰的谈话中表明了这一点。他说:“音乐应取得鸟鸣那种愉悦性,赋予鸟鸣所具有那种快乐以人类的形式,但是不要试图使其成为那些鸟鸣的复制品。”美是爱情的一种属性,而各种艺术正是充满了美感的爱的产物。对泰戈尔来说,把爱情与音乐结合起来是很自然的。他的爱情哲学更多地带有审美的特性。在一封以诗的形式写给友人的信中,泰戈尔提到了女性对他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她们点亮了我那已熄灭了的灯,并调紧了我那已松弛的琴弦。……在我的音乐与诗中永远会感到她们那神奇的魅力。他还常以音乐比喻爱情。在他的一本小说中,男主人公对他的恋人说:“你和我,还有滔滔的恒河和天上的繁星一起构成了一个完全的和弦。”在一首诗中,他还写道:“啊!我的爱人,在我同你紧密的拥抱中,我可以进入你的灵魂深处,你的心房跳动将像手指一样拨动我的心弦并发出音乐的声波。……我自己将随着和谐的曲调而颤动。”
泰戈尔对印度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对西方音乐也有较多的了解。他对这样两种音乐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印度音乐可以比做寂静的深夜的那种深不可测的意境,西方音乐则犹如繁忙热闹的白天。
2.西方音乐中所演奏的一切乐曲都是作曲家完成了的作品,表演者很少有即兴表演的余地;印度音乐家在表演时,始终都在进行创作。
3.印度音乐的基本精神表现在旋律上,西方音乐的辉煌之处在于和声。旋律的主要原理是音的连续,和声的基本原则是许多不同的音同时发出并取得音响上的和谐。
4.在印度音乐中,一组连续的音是根据微妙的颤音与微音程斯鲁蒂的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西方音乐的每个音都有其独立的身份。因此西方的键盘乐器一般不适于演奏印度音乐。
5.西方音乐的活力表现在它的多样性,印度音乐的灵魂体现在旋律的单一性。当然这种单一性不是自我隔绝的,而是渗透一切的。
6.西方音乐享有节拍上的自由,印度音乐的节拍是固定的。泰戈尔曾对爱因斯坦说过:“欧洲音乐在节拍上有相对的选择自由,而在旋律上则没有。在印度音乐里,我们在旋律上有自由,而在节拍上则没有自由。”
原载《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2期
陈自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