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潜女
青裙缟(gǎo)[1]袂[2]於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
鳍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
老濞(bì)[3]宫妆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
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4]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
【注释】
[1]缟(gǎo):白色。
[2]袂:袖口。
[3]老濞(bì):汉高祖之子刘濞。汉初,濞封为吴王。
[4]画眉:妇女用黛色描饰眉毛。
【译文】
女人穿着白色的上衣,光着脚,露出雪白的双足。头发为大银栉绾住,好比横穿织布机的带丝线的梭子,她们就这样在风雨之中走来走去。於潜女的打扮装饰,系传自父辈、祖辈的宫妆。在苕溪开始杨柳飞絮初春时节,女人们照溪水画眉。她们向砍柴归来的儿郎暗送秋波,不信齐国姜姓、鲁国姬姓的大族美女能赶上於潜女的美。
【解析】
这首诗苏轼写于熙宁六年(1073)春天的杨柳飞絮季节。苏轼因公务经过於潜,记亲眼所见。“青裙缟袂”的着装,说明苏轼所写的“於潜女”是劳动妇女。“两足如霜”,说明她们年轻;“不穿屦”,便于劳动,现在正是乡村的大忙之时,突出了她们的劳动。这首诗首二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诗的第三、四句,写於潜女的特殊发饰;点出“走风雨”,紧紧扣住劳动,农家妇女就是不停顿地风里来、雨里去。第五、六句说到这种发饰,出自祖传,原来於潜女的发饰是古装。古装的传下来,说明民风的淳厚,说明於潜女良好的成长环境。苏轼写了於潜女着装朴素的美,写了她们足如霜皮肤白皙青春形体的美,写了她们的发饰的古朴的美,一种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她们十分可爱。她们不同于闺阁女子,也不同于都市女子。
以上,苏轼着重写的是於潜女外在的美,末四句则写她们美好的精神世界。她们照溪画眉,是那么爱美。她们公开地、大胆地把自己的美献给情郎或丈夫,他们在劳动的基础上建立起真挚的爱情,以致苏轼不由得赞叹古代姬、姜大族美女赶不上她们。至此,苏轼相当完整地塑造了一群劳动青年女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