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苏轼

苏轼《书韩干《牧马图》》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书韩干《牧马图》

南山[1]之下,汧(qiān)[2]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zhuī)[3]驱[4]驷(yīn)[5]骆[6]骊[7]骝[8](yuán)[9],白鱼赤兔[10]骍(xīn)皇[11]。

龙颅[12]凤颈狞且妍,奇姿逸德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剪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13]舐[14]笔和朱铅[15],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雕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chuí)[16]刻烙(luò)[17]伤天全。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18]。

【注释】

[1]南山:指秦岭山。

[2]汧(qiān):水名,源出甘肃省东南,至陕西宝鸡市流入渭水。

[3]骓(zhuī):白色苍白相杂的马。

[4]驱:毛色黄白相杂的马。

[5]驷(yīn):浅黑间白的杂色马。

[6]骆:黑鬣(颈领上的毛)的白马。

[7]骊:纯黑色的马。

[8]骝:黑鬣的红马。

[9](yuán):白腹的骝马。

[10]白鱼:两目似鱼目的马。赤兔:红色马。

[11]骍(xīn):红黄色的马。皇:毛色黄白相杂的马。

[12]龙颅:脑盖,头颅骨。

[13]众工:众画工。

[14]舐:以舌取食或舔物。这里是说用手舔笔。

[15]朱铅:指绘画的颜料。

[16]箠(chuí):马鞭。鞭箠:用马鞭子鞭打。

[17]烙(luò):灼,烧。

[18]辕:车前驾牲畜的直木。

【译文】

南山之下,汧水渭水之间,我可以想象出开元天宝那些年。

朝廷设立八坊来养马,连秦川这样的广阔的地方都觉得太狭隘,四十万匹骏马在奔驰,就像阵阵云烟。马的毛色各不相同,各种毛色应有尽有;头似龙,颈似凤,有狞恶有俊妍。奇姿逸态,令人叹为观止,也有些劣性马,跳踉嘶叫,混杂其间。绿眼睛的胡人以善养马出名,每年剪毛刷马,精心挑选,供给天子的御马监。天子去看马,左右侍从美女三千,红妆在日光的照耀下分外光鲜。楼下的玉螭口中吐出不绝的寒水,马群在水波中奔跑溅起水花似箭。画工们把笔舐满了颜料临摹,曹霸和弟子韩干的画技压倒群贤。内厩的马多肉臀部肥圆,能在画肉时画出骨相,真是难上加难。马匹戴着黄金羁白玉勒,马鞍子是罗绫绣成,它们遭到鞭打火烙已伤天全,怎比得韩干画上的马,神骏天然。你看,一望无际的平沙上,细草蒙蒙似绵,马儿轻逸快捷,恐后争先。这些马真该让王良挟着鞭子赶上青天,为什么要俯首拉车,留在人间?

【解析】

熙宁十年(1077)春,苏轼经济南到了汴京开封。三月初三日,他的朋友王诜(晋卿)送唐韩干画马十二匹,共六轴,求苏轼为跋,苏轼于是作这首诗。

据《名画记》,韩干是唐玄宗天宝中供奉(在皇帝左右供职),玄宗命他专画外国与中国的名马。这首诗就以此为大背景展开,展示唐之声威。“南山”三句言开元、天宝间牧马场之广,大局面,跳跃而出。“八坊”二句言牧马之多。“骓驱”二句言品种之多。“龙颅”二句言姿态之奇、之异。“碧眼”二句言外来牧人;其时“外国名马,重译累至”(《名画记》)。以上大背景都是事实,苏轼以此作为韩干出面之铺衬。“柘袍”二句言皇帝亲临观画师作画,为第二层铺衬。“众工”句为第三层铺衬,完成声势。“先生”句韩干方出面。其人作画造诣之高,可以想见。以下即写韩干作画造诣。“厩马”二句赞美能于“肉中画骨”,得多肉之马之精神。“金羁”三句赞扬韩干之马得天全,表现出它们活泼的天性。“平沙”二句赞扬韩干笔下众马轻逸快捷,奔驰于广阔草原上。画至于此,可谓神品(《名画记》即谓韩干马居神品)。“厩马”二句后方着题,清代评论家纪晓岚谓为“章法奇绝”(纪评《苏文忠公诗》卷15)。末二句表面上是赞美韩干如王良,补足上面之意,实则“以骐骥自比”,讥讽执政大臣无能尽我之才(《乌台诗案》),题外出奇。

这首诗为七言古诗,即柏梁体,清代评论家予以高度评价,或谓“骨干气象”可与杜甫等(《唐宋诗醇》),或谓“浑雄道妙”胜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