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九四》赏析|原文|译解

九四

有种人,有权力害人,而不去加害,

看来最可能做的,他们却不做,

使别人动情,而自己是石头一块,

冷若冰霜,不受人家的诱惑;

他们,无愧地承受了天生丽质,

栽培着自然的财富,不浪费点滴;

他们才是自己的美貌的主子,

别人不过是经手美色的仆役。

夏天的花儿对夏天总芬芳可亲,

尽管它只是独自茂盛又枯萎;

但那花要是染上了卑贱的瘟病,

最贱的野草也要比它更高贵;

甜东西做了贱事就酸苦难尝;

发霉的百合远不如野草芳香。

译解

只有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的人,即忠于爱的人,才配承受上天赐给他的美貌,否则就是滥用情感,做了挥霍美貌的浪子了。一朵花,尽管无人鉴赏,对夏天和它自己总是芳馨的;但是假如它染上了疫病,变了色香,那么它就比最坏的草也不如了。

第11行的“瘟病”,参照第67首第1行“瘟疫”。

第13、14行,高贵的人格的堕落,比原来是不高贵者更可鄙。

莎士比亚在这首诗里推崇那种容貌姣好,但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洁身自好的人,即不滥用其美貌去蛊惑别人又受别人蛊惑的人。这种人看似冰冷,实则火热,冷在抗拒诱惑,不纵欲,不沉溺;热在执着于爱(友谊),绝不动摇。这种人不仅有仪表美,而且有内心美,包括真(忠贞不渝)和善(温良仁慈),因而成为“自己美貌的主子”,而不是那种“经手美色的仆役”。诗中所说的“卑贱的瘟病”“贱事”“发霉”等,即诗人在另一些十四行诗中所说的“蛀虫”“污斑”(第95首),也就是“纵情”和“过失”(第96首)。这些都是指感情上的放纵,导致道德上的失去检点,做出坏事。诗人先立出一个楷模,然后批评这种楷模的对立面,尖锐而猛烈。最后两行以鲜明的形象比喻透露出疾恶如仇的性格和苦口婆心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