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李商隐

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1]

【原文】

万草已凉露,开图披古松。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2]。

孤根邈无倚,直立撑鸿濛[3]。端如君子身,挺若壮士胸。

樛枝势夭矫[4],忽欲蟠拏空[5]。又如惊螭走,默与奔云逢[6]。

孙枝擢细叶[7],旖旎狐裘茸[8]。邹颠蓐发软[9],丽姬眉黛浓[10]。

视久眩目睛,倏忽变辉容。竦削正稠直[11],婀娜旋敷峰[12]。

又如洞房冷,翠被张穹笼。亦若暨罗女[13],平旦妆颜容。

细疑袭气母[14],猛若争神功[15]。燕雀固寂寂,雾露常冲冲[16]。

香兰愧伤暮[17],碧竹惭空中[18]。可集呈瑞凤[19],堪藏行雨龙[20]。

淮山桂偃蹇[21],蜀郡桑重童[22]。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23]。

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24]。或着仙人号,或以大夫封。

终南与清都[25],烟雨遥相通。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风[26]。

美人昔清兴,重之犹月钟[27]。宝笥十八九,香缇千万重[28]。

一旦鬼瞰室[29],稠叠张羉罿[30]。赤羽中要害[31],是非皆匆匆[32]。

生如碧海月,死践霜郊蓬。平生握中玩[33],散失随奴童[34]。

我闻照妖镜[35],及与神剑锋[36]。寓身会有地,不为凡物蒙。

伊人秉兹图,顾盼择所从[37]。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38]。

报以漆鸣琴[39],悬之真珠栊[40]。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41]。

忆昔谢驷骑[42],学仙玉阳东[43]。千株尽若此,路入琼瑶宫[44]。

口咏《玄云歌》[45],手把金芙蓉[46]。浓蔼深霓袖,色映琅玕中[47]。

悲哉堕世网[48],去之若遗弓[49]。形魄天坛上,海日高瞳瞳[50]。

终期紫鸾归,持寄扶桑翁[51]。

【注释】

[1]李肱:唐宗室,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进士,以榜元及第,与李商隐同时登第。李肱以画赠李商隐,李商隐作诗答谢。

[2]青山遍沧海:起势高壮,暗用泰山泰松。

[3]鸿濛:自然光,气也。《庄子》:“云将东游,而适遭鸿濛。”

[4]樛(jiū)枝:弯曲的枝条。夭矫:屈曲而有气势。

[5]蟠:缠绕。拏:牵引。

[6]奔云:柳宗元《万石亭记》:“涣若奔云。”

[7]孙枝:幼嫩的新枝。擢:生发。

[8]旖旎:柔美、茂盛。

[9]邹颠:小孩的头顶,邹,雏的误写。蓐发:厚发。

[10]丽:如字,美丽。丽姬:无定解,一说为晋献公之嬖,以为夫人。

[11]稠直:又密又直。

[12]敷峰:牵引。

[13]罗女:《道源注》:“暨罗女,西子也。”

[14]袭:入也。气母:元气之母也。《庄子》:“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

[15]猛若争神功:句意为笔触劲健,可与鬼斧神工争高下。

[16]冲冲:往来不定的样子。

[17]香兰愧伤暮:《左传》:“兰有国香。”《文子》:“丛兰欲修,秋风败之。”《楚辞》:“恐美人之迟暮。”此句言兰花虽然幽香袭人,然岁华摇落,面对长青不凋之高松,自愧伤迟暮也。

[18]碧竹惭空中:《史记·龟策传》:“竹,外有节理,中直空虚。”

[19]可集呈瑞凤:谢眺《高松赋》:“集五凰之光景。”

[20]堪藏行雨龙:以龙比松,常用之语。

[21]偃蹇:蜷曲貌。《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卷兮枝相缭。”

[22]蜀郡桑重童:《蜀志》:“先主舍东南角落篱上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童童如小车盖。”“重”“童”互通,重童:即童童,覆盖貌。

[23]此两句谓桂、桑枝条细弱,不能如松之劲拔而具灵异之气。亮:信,诚然。眇脆:细小脆弱。

[24]咸阳帝:指秦始皇。因秦朝定都咸阳,故有此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稽山侬:嵇康。《世说新语》:“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25]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处。

[26]西南风:以西南风寓近君之意。

[27]此二句谓美人昔日雅兴,赏玩此画,重之犹珍奇之月钟。《集仙录》:“女仙鲁妙典居山,有钟一口,形如偃月,神人所送。”

[28]缇:帛丹黄色。

[29]鬼瞰室: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30]稠叠:重重叠叠。羉罿(luán tóng):捕获野猪的网和捕鸟的网。

[31]赤羽:羽箭,有赤羽、白羽。

[32]是非皆匆匆:生平善恶皆不暇论。

[33]平生握中玩:生前掌握之宝。

[34]奴童:仆人。

[35]照妖镜:此为晋唐俗说,凡镜皆可照妖。

[36]神剑锋:《吴越春秋》:“湛卢之剑,恶阖闾无道,乃去而出,水行如楚。”

[37]伊人:指李肱。为此图择所从,不意乃以赠我。

[38]灵踪:指画松,因视为灵物,故云。

[39]漆鸣琴:鲍令晖诗:“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

[40]珠栊:即珠帘。

[41]此二句形容画松之高寒凛然之状。

[42]驷骑:车驾。

[43]玉阳东:张籍诗:“玉阳峰下学长生。”玉阳山是王屋山支脉,其山有二,东西对峙,东玉阳山在济源县西二十里,唐睿宗女玉真公主修道于此,西玉阳山亦其栖息之所。李商隐大约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到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即第二次应举失败到第三次赴京应试之间,曾在玉阳山隐居学道。

[44]此:指画松。琼瑶宫:本指道教所谓神仙宫殿,此指道观。

[45]《玄云歌》:曲名。《汉武内传》:“西王母命侍女安法婴歌玄云之曲。”

[46]手把金芙蓉:学仙语。礼拜《庐山谣》:“手把芙蓉朝玉京。”

[47]琅玕:谓竹也。杜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48]世网:尘网。

[49]遗弓:《孔子家语》:“楚共王出游,亡其乌号之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50]形魄:自己的形体精魄。瞳瞳:日初升微明之状。

[51]紫鸾:凤凰类的神鸟。扶桑翁:道书所称扶桑大帝君。扶桑,神木名。

【译文】

由夏入秋,草木上都已着寒露,打开画卷,披览画中古松。松涛如同沧海,遍布群山,画中的这棵古松到底生在哪座高峰呢?

松树的树根外露,向远处延伸,好像无所依傍。树干直立,似乎撑起了元气。端正如同君子之身,挺立就像壮士之胸。树枝伸向天空,曲折盘绕,气势雄伟。树枝蜿蜒,矫若游龙,直走入云中。嫩枝生出细叶,柔软细腻如同毛茸茸的狐绒。嫩枝的细叶就像儿童的头顶茂密细软的头发,又像美女的眉毛一样既翠又浓。长久地凝视画作,让人神思目眩,突然又觉得它辉荣多变,美不胜收。树干挺直如削,枝叶婀娜多变。画松的姿态就像中间拱起的圆盖,像张开的翠被,使人觉得阴凉,如幽冷的洞房。画松又美得像清晨早起梳妆的西施。画松笔触细腻,细密处仿佛只有元气之母可以通过,笔触劲健,可与鬼斧神工争高下。古松太过高大,燕雀没办法在树上筑巢或者休息,只有雾霭散于其间。兰花虽然香气袭人,但自愧于秋冬迟暮,比不上青松不畏严寒。绿竹虽然不畏惧严寒,但自愧腹中空空,不能坚实。青松高大不凡,可以聚集龙凤。淮南小山笔下的桂树蜷曲多姿,《蜀志》记叙蜀郡的桑树茂密覆盖如车盖,然而桂树和桑树枝条脆弱,哪及得上青松遒劲有力、充满灵气?

昔日听闻秦始皇曾封松树为五大夫,近闻松树是嵇康的代称,或封五大夫,或称赤松子,都是说青松品格之高尚,地位之尊贵。终南山与帝都清宫烟雨相接,哪能知道松树夜夜向往帝宫的情谊没有因为西南风而传达给天帝呢?

美人非常喜欢这幅画,把它看作和月钟一样珍奇的宝贝,重于十八、十九箱之珠宝并千万匹之香缇。这幅画的持有者一旦被坏人知悉,就会处处落网遍布,遭遇杀机,生平善恶都无暇论及,就像云烟消散了一样。画作的主人生时如海上明月,死后埋入荒郊,生前掌握的宝物,死后落入仆童之手,散落民间。

汉宣帝的照妖镜、吴王的湛卢宝剑,因为不是凡间之物,所以终将寄身有地,画松也是这样,一定会遇到赏识它不凡的人。我本以为李肱的这幅画一定在选择合适的人,没有想到他会送给我,那我就欣然接受了。我既然接受了这赠送的画松,那也将用漆鸣琴予以回报,并且将这幅画装裱起来悬挂在珠帘上欣赏,见到画松凛然的样子,便觉得室内清凉,即使是夏天也像冬天一样。

我从前辞谢聘用,曾经在玉阳山修道过一段时间,在通往琼瑶宫的路上看到过千株古松,就如李肱画作上的一样。从前在玉阳宫学道时,口唱《玄云歌》,手持金莲花,身着霓裳翠袖,在云雾缭绕的山中,在松竹环绕的宫殿里穿梭而行,真是快活啊。现在自己不幸再次坠入尘网,所以离开了松竹掩映的道观,就如楚人失弓,不可得也。

我现在看着这幅松树图,不禁感觉思绪飘到了修道之时的山上,形魄已经在天坛之上,望见海日初升。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如凤凰类神鸟般归去,把这幅画赠送给扶桑帝君。

【赏析】

本篇为作者早期所作五古长篇。学杜甫韩愈,得其精髓。诗以画松入手,以“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总领全诗,一语贯下。紧接着描摹画中之松的遒劲、刚硬与美感并存之态,如君子、壮士、美人,久视之让人心驰神往,实乃奇古。多是状青松之貌,而喻李肱喻己之意也在其中。“昔闻咸阳帝”以下八句,又引旧事,以见松之非凡物也。

“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风”,诗人由画中之松凛然之态联想到青松的近君之态,作者以己度画,内心期盼着“西南风”能将他的入世之心报给天子,以此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下段借画寓思,反复夸赞此画鬼斧神工,为美人所钟,为世人所追逐,然持画之人的宿命不过终随黄土,隐隐透出世事无奈之感,微漏出世之意。“我闻照妖镜,及与神剑锋。寓身会有地,不为凡物蒙”,此四句为全诗主旨,诗人相信宝物不凡定不会蒙尘,终当托身有地,这也是作者对李肱和自己才能的确信,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末段作者的笔意宕开,由画中之松转入真松,由艺术欣赏转入现实处境的选择。作者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反复徘徊,在这两种看似对立和矛盾的处世态度中,诗人找到的答案是——“终期紫鸾归,持寄扶桑翁”。入世再而出世,功成身退,才是诗人所寻之道。